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7月19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秘事 我是记者 图片新闻 出的雨季 江城:“骑驴”过长安 广告

当前版:第A5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5

江城:“骑驴”过长安

□/高建群

江城先生善画驴。他画的驴,静有静美,动有动美,驰骋时则有驰骋之美。简单的几个线条一勾勒,浓淡干湿之间,一头惟妙惟肖、巧夺天工的毛驴,便跃然纸上了。世间有大美,看江城先生画驴,让人明白了这大美原来是创造出来的,是匠心独运的产物。

现当代画家中,画驴的第一人是故世的黄胄先生。将江城的驴和黄胄的驴做一些比较,那么我们会看到什么情景呢?我是画坛以外的人,所以言语中少了许多忌讳。窃以为,黄胄先生的驴,其长处是生活气息十分浓烈,所画之驴憨态可掬,呼之欲出,画家以才华为底气也。而江城先生的驴,艺术功力极为深厚,删繁就简,笔端直追驴的精髓和神韵,其泼墨中所达到的美感,更强于黄胄先生也。

那么再说短处。黄先生的画总给人以浮躁和浮泛之感。而江城先生的短处是,因了身心长期囚于基层的缘故,笔性过死,不敢令人心灵松驰和个性张扬,不敢使自己走到外国人所说的大自由、大自在状态。简言之,此之所长即是彼之所短,彼之所长即是此之所短。

将一个默默无闻的画家的画与一位堪称大师的画家的画作以比较,我不由得感慨命运的不公。黄胄者,天下无人不识也。江城者,画了大半辈子的驴,而今花甲已过,仍埋没于草莽之间也。

江城先生是陕北人,1963年西安美院毕业后回陕北,做基层美术工作,老境渐来时,他突然做出一个重大的人生选择,1995年即丢弃了榆林的坛坛罐罐,携老伴来闯西安。当艺术学养到了一个高的境界之后,它便渴望表达,渴望这满腹块垒像江流一样夺路而出,从而喧嚣天下。我想江城先生晚年的铤而走险,凭一支画笔独闯天下,正是缘由于此。请看:1996年他参加了一个由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海内外著名书画家笔会》大展陕北《佳米驴》风采,从此江城画驴的名声便不翼而飞。1997年他应邀赴京,在军事博物馆、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作画,反响尤为强烈。1998年国家外事委征集他的墨驴五幅,以国礼送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99年一年之内,省人民出版社计划内出版了《江城画驴》、《江城画马》、《舞蹈戏剧人物速写》等并全国发行。可见来西安这条路是走对了。

谈起画驴,江城先生对我说,驴有206块骨头。还用画笔,为我勾勒出驴的各块肌肉的形状。在他的眼中,驴已经不再是驴,而是各种肌肉,各种骨骼的组合体。这令我想起《疱丁解牛》的故事,从而也令我明白了,为什么他能廖廖几笔,便入木三分地勾勒出一头活生生的驴来。艺术家是如此地深陷到他的艺术造化物中去了,这叫我惊讶。

在我们平庸的生活中,艺术家是些创造美的人,是些将生活中的大美挖掘出来给人看的。因为有他们的存在,从而令我们觉得这个世界还可以容忍。骑驴过长安,歇鞭大明宫的江城先生,业已以自己的艺术实力和艰辛劳动,牢牢地在西安插一脚进来。如果在未来的陕西乃至中国的画坛上,人们嘈嘈说有一个江城先生的驴,堪与黄胄先生的驴争峰天下,那时亲爱的读者请不要惊异,因为笔者已经在这里有言在先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