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7月24日
社会新闻
02

申请数量过少 实施转化较差

专利:让陕西人不好意思

本报讯 专利申请量是一个地区经济活跃程度的重要标志。记者近日从省专利管理局获悉,作为科技大省的陕西,其科研人员的数量和实力在全国都名列前茅,但专利申请量只排名全国第18位,去年全省专利申请量仅为广东省的十分之一;本应是主力军的企业专利在我省年申请量仅有250余件,占全省专利申请量的15%,远远低于全国30%的平均水平,此外专利实施率也不到10%。这些都表明“老陕”的专利保护意识还十分淡漠。

由于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严重滞后,我省众多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虽然每年取得的科研成果数量不少,但科研人员在完成每项科研任务后,往往更看重学术水平的评价和管理机关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认可,至于这项成果能否取得专利从而进入市场获利则漠不关心,此外申报不申报专利与科研人员的职称、待遇、房子等并不挂钩,加之申请专利费钱费时,所以导致专利申请量过少。广东的经济较为发达,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对专利申请和保护十分重视,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专利申请量过少对我省来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损失,如果没有申请专利,一项科研成果即使再先进、再独特,也无法受到法律的保护,其他企业可以任意使用,这对于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的研制单位来说十分不利。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外到我国申请专利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如何使雄厚的科研实力迅速转化为财富,无疑成为我省专利保护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

本报记者田勇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