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何必铲题字
自7月31日成克杰在北京一审被判死刑之后,南宁市的一些单位,又忙着铲除成克杰在南宁市的题字。在南宁市清川大桥等市政基础设施建筑物表面,成克杰的题字均已被铲除干净。一些企业单位因资金问题短时间内虽不能整体铲除成克杰的题字,就先把“成克杰”三字去掉了。
读到这则消息,又使笔者联想到胡长清,在他被判处死刑之后,在南昌也掀起了一场铲题字之风,仿佛在一夜间,将那南昌大街小巷,就连厕所里的题字,都铲得一干二净。像这种铲题字之风,来由已久。一个人在台上大权在握时,四处求其题字,本人也往往不放过这个表演的机会。可是一旦出事或犯了死罪,又纷纷将其题字铲除。记得在林彪摔死温都尔汗之后,就曾在全国掀起了一股铲除林的题字之风。
固然,及时将这些人的题字铲除,对消除他们的影响有好的一面,但若将他们的题字留下来,也不失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让人们看到这些题字,就会想起这些题字者的丑恶嘴脸,将他们永远钉在精神的耻辱柱上,让千人唾、万人骂,就好比杭州西湖岳飞庙前秦桧夫妇的铁像一样。正如毛泽东所言: “毒草可以肥田。”让这些题字留着,作为反面教员,不仅对一般人们是一种警示,而且对那些喜欢四处题字者,也是一次警钟长鸣。让他们明白,你不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一旦步入胡长清、成克杰等人的后尘,那你就必落得和这些题字者同样的下场。
(赵德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