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8月22日
头版
01

下岗党员,你生活得好吗

对社会来说,下岗职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下岗职工而言,下岗党员又是这一特殊群体中的“另类”。下岗了,他们还能象在岗时一样处处起先锋模范作用吗?他们还能否记起站在党旗下所发出过的誓言?他们能否象入党前接受考验一样经受住“下岗”这一特殊的考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以国家大型企业西安冶金机械厂再就业服务中心为重点,对部分下岗党员进行了跟踪采访。

西安冶金机械厂是陕西省再就业管理工作的典型。该厂再就业服务中心现有下岗职工860名,其中下岗党员56名,占总人数的6.5%。

调查显示,下岗党员中的绝大多数都能以国家大局利益为重,很快从彷徨和失落中解脱出来,显示出一名共产党员的觉悟。下岗党员胡运安说:“自己曾因下岗而想不通,觉得自己当兵、当工人、热爱党跟党走,将青春都献给了祖国,最后却下岗了;现在知道了下岗是体制改革的需要,中国要强盛,国力要增强,旧的体制、制度不改不行。”老党员边新民是因为车间效益不好而集体下岗的,他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在部队服役,这些年在部队入党,荣立三等功、二等功,为了让孩子安心服役,他不能把自己的艰难困苦讲给孩子听。他和爱人的身体都不太好,一个孩子还在上学,他在汇报中说:“现在的社会需要有知识、有学历的年轻人,但为了生存,为了给党和厂子减轻负担,为了孩子的学费和最低生活费用,自己还要不断地去努力,不断提醒自己是一个党员,不能趴下。”

“人虽下岗了,但思想不能下岗,政治信念更不能下岗”是这些下岗党员的共同特点。姜刚良、刘刚说:“下岗没有一刻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丝毫没有放松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并在新的岗位上积极为社会作贡献,以行动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党员。”过去曾是生产技术骨干的焦俊民在汇报中谈到,下岗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生活困难和精神压力,但想到自己是一名党员,要以党的利益为重,要注重党员形象,要给群众做表率,自己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

信念和理想的支持使他们一次次战胜不期而至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年轻党员张虹下岗后在土门市场租了一个门面,并在门前专门放置了一个打气筒方便过路人,他还曾拿出200元钱帮助过一位因钱被偷而没有路费回家的外县农民。自己下岗了,爱人也因单位效益不好而下岗,生活过得清贫而艰辛。他说:“每当感到肩上担子太重而挺不下去的时候,内心深处就有一个声音:你是一个党员,应该坚强地生存下去,不能气馁。”他希望厂子一天天好起来也希望能重返岗位,为企业再尽自己的力量。下岗职工康国胜同志在汇报中还谈到他下岗后学驾驶,学营销,并取得较好的成绩。他表示,只要思想不下岗,再掌握一门技术,就能走上一条新的生活道路。

长时间以来,社会上许多人存在着对下岗职工认识上的偏差,认为下岗职工在各方面与在岗职工相比都差,尤其是对下岗的党员,更想当然地推断出:这个党员不怎么样,要不然怎么也会下岗?因此,下岗职工特别是下岗党员下岗后不仅要面对家庭生活的压力,更要同时承受着来自社会各方的各种误解。我们采访中了解到,这些下岗党员十分渴望组织的关心和帮助,十分渴望“娘家”能时时记起他们,能“常过来看看”。人们不难理解这种心情,毕竟相对社会而言,他们是弱者,是需要关爱的一群。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单位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每年在单位评选先进党员的时候,下岗党员是没有机会的,这不知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还是我们的有关部门认为不好操作的缘故。

毋庸讳言,在下岗党员中,也有一些人经受不住生活的磨难,对党组织失去信心,在新的考验面前丧失了党性原则。这样的人虽然只是极少数,但它却从另一个侧面为我们如何做好下岗党员的管理提出了新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在当前更显得十分紧迫,因为他们毕竟是“在党”的人,这些下岗的“在党”者的一言一行不仅影响着在岗的职工、在岗的党员,甚至还影响着那些积极要求“在党”者,这不能不引起各级党组织的高度警觉和高度重视。(侯立堂王耀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