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眼睛
文/董恒波
角度
我们只有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才能感受到季节的变换和自然的风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夸父追日”,夸父追赶着太阳,日行万里,对他来说,前方永远是太阳,什么清晨、黄昏都不存在。
女儿上小学学了地理以后,回家后对我发表感慨。
她说,原来咱们早晨的时候,有的地方正是傍晚;咱们这里下雪的时候,有的地方正是夏天。你站在一个地方欣赏日出的时候,就有一些人站在另一个地方对着同一颗太阳,赞美夕阳的绚丽。
由此我想,世界上的人无论再多或者再少,每个人也只能占据一个空间,或者说是一个点。人和人看任何东西的角度,绝不可能在一个时间内有丝毫不差的重复。因此不能要求人们对世界上任何事情的看法都毫不相差地一致,除非地球不是圆的。
大地的眼睛
上小学的女儿回家写语文作业,在名词前加量词。一辆车,一匹马,一尾鱼等等。在“井”字的前面应该填什么?是一个井?不对。一只井,更不对。
标准的答案:一眼井。
“眼”本为名词,它作为一个量词和井连在一起用,真是神奇的妙喻。
大地是有眼的,眼是什么?就是那庄稼人用来吃水、用来洗衣服、用来饮牲畜的井,就是那田野的农民用来浇灌田地浇灌果树的井。井,一个最简单的词,让我们想到那汪清凉的碧水,想到青砖铺就苔藓覆盖,或圆或方的形象。
一切都是那样的平常和普通。
井水不也是普通吗,普通得平时竟没人理会它的存在,然而,没有井,就不会有农村的历史,也不会有农民的生命。
井,真的是大地的眼睛呀。“一眼井”,女儿这个很普通的作业,竟让我好一阵地感动。
错觉
人的感觉常常是错误的,这个道理有时其实很简单。
比如说,凭自身的感觉,我们哪个人能发现地球是在旋转?世界上第一个说出大地是圆的而且会动的人,几乎被所有的人骂为疯子。现在人们单凭感觉依然不会觉出地球在转,但不会有人再怀疑了这个早已被科学证明的真理。
国外曾进行过这样一个试验:一家银行的警报器响后的几分钟,公安人员迅速扣留了三个可疑者,一老头儿、一年轻貌美的少妇和一个带着帽子的小伙儿。公安人员把数十位旁观者找来,让他们在旁边偷偷地辨认一下,刚才他们是哪一位从警报器前走过。“我感觉好象是他……”“我感觉是她……”,这三个可疑的人越看疑点越多,凭感觉断案,他们都很难解脱。
幸好这时工作人员打开了录像机,让人们看到,刚才触动警报器报警的原来是一只倏忽而过的小猫。
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功能之一,就是纠正人们感觉的错误。
理 解
对孩子们的一些作法,我们很多时候不会正确理解。而只有理解才是钥匙,舍此我们无法走进他人的世界。
我女儿养了一个秋天的蝈蝈死了,女儿很是悲伤。她用一个火柴盒把蝈蝈装了起来,在后院的花园里挖了个坑埋下了。
女儿用捡来的冰果棍,在中间糊了张纸插在蝈蝈的坟前说是给它下了半旗,然后嘴里哼着哀乐向它三鞠躬。
我在一旁看着直想笑。
忽听女儿说,它这一辈子白天晚上可是净唱好听的歌了,我的这个蝈蝈是唱歌累死的哟。
我笑不出来了,我突然理解了女儿的心情。进而想到,即便是像蝈蝈这样很小的生命,只要给人间留下一点点儿美好的东西,人们也不会忘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