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8月22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大地的眼睛 爱情彩虹 错 误 走五丈原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走五丈原

文/唐相彦

车驶出西宝高速公路蔡家坡出口,沿一条土路穿过黛青的原野,眨眼间便到了五丈原。

站在山下的诸葛泉旁,目视这座弥漫着历史烟云的土山,古战场的氤氲,使一路轻松的心情变得厚重起来。

沿十三盘古道,徐步上山,脚步穿越时空,和古战场士兵的脚印交叠了。两旁的青松、银杏、女贞等植物,秀色娟娟。芳逸的春风中,满坡的绿随风起伏,宛若一块碧色锦绣。渐行渐凉,不觉间,人至高处,山顶的原上,一小块开阔地前,五丈原古朴的庙宇凝立眼底。

据传,“五丈原”命名的来历,有三种说法:一是这原前阔后狭,最狭处仅五丈;二是秦二世西行避暑至此时,原头突起五丈尘柱大风,二世想,龙卷尘柱,乃天意也,吉祥,故取此名;三是因此原高五十余丈,众口相传,简成五丈原。传说归传说,如不是这位蜀汉丞相命殒于此,这山怕还是一座普通无闻的土山。《三国志》载,蜀汉建兴十三年春,诸葛亮改变了前4次的伐魏路线,从汉中领军10万,沿秦汉古栈道,历尽艰险,克秦蜀要冲斜峪关之后,遂挥锋西向,驻五丈原,安营屯田,佯作久战。此举被司马懿一眼洞悉,对垒百余日不战。是年8月,诸葛亮病逝军中。至此,他以另一种方式活在五丈原的历史中了。

祠庙的门楼为砖木结构,四角奇翘,古色古香,门廓两侧是“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的对联。从一些碑记和苏轼的《题五丈原武候庙》推测:此庙可能始建于北宋末年。为供后人凭吊、缅怀,在风云变幻中,经多次修缮方得以保存。人山门,前院观左右钟鼓楼,献殿壁画。再进入三间正殿、陪殿,侧后的衣冠冢,及至后院幽木中的落星亭,碑文陈列的回廊,皆有一股肃烈气韵,回旋四周。庙中褒扬诸葛亮英名的碑文石刻,难以数计。凡此种种,似乎还未抚平他心中那出师未捷的遗恨。试想,即使以他的智慧,一生扶佐阿斗,匡扶了汉室,那中华文明的历史,也经奔流的时光之水淘洗,会剩下别样闪光的鳞片,供后人汲取营养。事实上,历史已经证明,我们的民族,具有这种涵纳并丰富自己精神宝库的品质。不过,回过头来,面对正殿里诸葛亮略显忧郁的眼睛,我还得说,这个一千七百多年前站在历史端头的人,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了不起的智者。

辞别诸葛亮庙,出山门,立于原头,脚下的五星村桐花竞绽,暗香浮动;远处的关中平原千里沃野,青攒黛簇似海。而距今已很遥远的那个春天,诸葛亮此时正乘坐在四轮战车之上,纶巾肃正,羽扇轻摇,眼里是魏军连天的阵营和战旗。看来,最公正地面对一切的,莫过于时间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