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8月29日
维权之页
03

如何使社会保障资金有“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经济福利制度,所以,社会保障问题归根结底也是经济问题。因此,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合理、有效、适合我国国情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行机制,是社会保障工作的最基本问题之一。

从我国社会保障资金运行方式的现实状况来看,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主要表现为,企业的负担比较沉重。目前,城镇企业职工的保险金主要由企业负担,这是我国社会保险开支的大头;政府主要负担行政、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费用;农民的社会保险费用则由个人和基层社区(乡镇、村委会)负担。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支出的社会保障经费总额中,企业开支部分约占65.1%,政府开支约占23.5%,社会开支约为11.4%。不难看出,企业承受了社会保障的重担。

但是,在政府、企业、个人三者之间,企业是最具潜质和最有活力的。而且,也只有企业的效益提高了,有了充沛的活力,整个社会保障的局面才能活起来。尤其面对底子较为薄弱、积累较为匮乏,主要仍依赖于现收现支的保障体制现状,企业这一因素便显得格外重要与关键。以职工基本养老金为例,企业在这方面的态度与支付情况,直接影响到职工养老金的兑现情况。在记者日常接待的大量来信来访中,职工反映最强烈、也最多的就是养老金的兑付问题。企业任意挪用、挤占、克扣职工养老金,或对社会保障机构拖欠、拒支养老基金的现象屡屡发生。而对此,企业的答复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企业没钱!不少企业经营困难、负担过重是事实,但透过这一事实,值得我们思考的是:社会保障难以到位的根源究竟何在,出路又何在?

按照国际惯例,社会保障资金的支出大致分为医疗保障、工伤保障、老年保障、失业保障和家庭补贴。那么,如何实现这些资金的合理筹集与分配呢?如何使保障资金确有“保障”呢?一般认为,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和支出与每个社会成员以及各个社会阶层、各种社会组织如何分担社会保障的责任相关。与社会保障责任相关的各个方面有:个人、工作单位和政府,以及家庭、社区、社团,有时还包括市场。只有落实了保障责任和资金投入,才能使保障供给适应保障需求,才能满足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保障需求。

对企业来说,有义务以互助为基础,为企业员工分担社会经济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在资金投入上,企业除交纳应交税赋外,应为企业员工交纳应交的社会保险基金,为员工提供相应的企业补充保险和福利服务。不过,针对企业负担过重的现状,政府和个人应承担更大的社会保障责任,以减轻企业压力,给企业更大的回旋余地,促使企业效益提高,从而带动、带活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的局面。另外,只有当社会保障摆脱了单纯依靠企业或政府的模式,走向多个保障责任相互落实、多个源头互为补充的“混合型”模式时,才能表现出更大的活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充当生活“安全网”和市场经济“稳定器”的作用。而这也是实现社会保障资金确有“保障”,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障资金运行机制的根本出路所在。■本报记者辛国强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