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人格”与“官格”
生活中,我们常说,做人要有人格。什么是人格?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应该说,这是一种人性升华的境界,更是衡量人世间好人、恶人和坏人的尺码定界。那么,作为人民公仆的党员干部,除了具备上述人格外还应该有好的“官格”。
那么,什么又是“官格”呢,用常人的心态和眼光看,无外乎就是:老老实实地做人,勤勤恳恳地为人,公公正正地办事。在这一点上,人民的公仆孔繁森,用自己的自觉言行,把人格与“官格”很好的统一起来,并做到了尽善尽美。作为普通人,他以常人之力,扶贫济困,广播爱心,情义兼重;作为党员干部,他恪尽职守,不以地贫而不赴,不以事难而不为,直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可是,在时下,有些党员干部,虽然成天间以官员的身份、官员的架势、官员的面孔、官员的腔调,自命不凡,但却全没了人格和“官格”。为了个人腾达,或大搞形式主义,欺上瞒下,虚报浮夸,或溜须拍马,蝇营狗苟,钻营取巧;为了满足私欲和享乐,从不顾国困民苦,骄奢淫逸,灯红酒绿,甚至不顾脸皮,巧取豪夺,索贿受贿,贪脏枉法,心甘情愿做“吃喝大王”,“索贿能手”,“赌书记”,“嫖厂长”。
近日上映的大型反腐倡廉故事影片,《生死抉择》,之所以颇受欢迎,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成功的塑造了李高成这样一个既有高尚人格,又有健康“官格”的党员干部形象。正因为他始终不忘人格,时刻牢记“官格”,他才会在“诱惑”和“反诱惑的斗争中”,脑子清醒,脚步不乱,在“生”与“死”的“要紧处”,作出了正确的抉择。(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