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9月21日

陕西工人报维权之页 偌大个古城咋容不下一个旧书摊 广告 污染采购何时了 工伤二十载未获分文补偿依法上仲裁终于讨到公道 图片新闻 榆林长线 情深意长 长乐久安地 播红酒绿人

当前版:第A3版:维权之页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维权之页
03

每逢市容整顿,颇具特色的西安旧书市场就面临一场劫难。不少以此为生的下岗工人在东躲西藏之余,发出无奈的呼喊——

偌大个古城咋容不下一个旧书摊

对于这些旧书摊贩而言,最感头疼的不是觅书奔波,不是挨饿受冻的出摊。最使他们受不了的是相关方面的滥收费、滥罚款以及缺少固定场地。

说起挨罚、受整,这些旧书摊主们的怨气就多了。这年头如果说农民深受乱摊派之苦的话,这些小摊小贩的下岗职工为谋生计挨罚款更是家常便饭。经常是摊刚摆出就有人张口要钱,稍敢争辩就要踹摊子。一位摊主说,每年春节小寨、大雁塔什字卖灯笼、小吃的缴十元钱即可经营,而每个书摊所缴费用却达五六十元,而撕给的往往并非正规发票。而一些文化主管部门似乎也以扫荡文化为乐事,动辄采取踢摊子、收书籍,将其视为黄赌毒予以清除。

许多摆摊者向记者讲起过这么一件事,前几年在文艺路南头自发摆起的几十个书摊,受到了管理部门的认可,一度相当红火,特别在周日成为南郊读书人乐于光顾的去处。然而好景不长,便被驱到北边,最后又被驱散了。他们想不通的是在文艺路上卖花鸟虫鱼这些昔日被视为“玩物丧志”的东西可以大兴其道,却独无旧书有一席之地。有的说得更尖锐,西安有数以百计的服装、建材、家电市场,为何竟容不下一个旧书摊。

听罢这些意见,记者感喟良多。在一些循吏眼中,兵马俑、大雁塔、古城墙可以是文化,钓鱼、游泳、饭店可以是文化,值得斥资千万去保护支持。至于旧书摊既乏卫生又影响市容,岂只是鸡肋,甚至大有不灭之不足以平“官”愤之势。前几年在“文化节”之名下,旧书摊横遭“扫荡”即为明证。

其实,很招人嫌的旧书摊正是西安作为文明古都的一大标志。从国外而言,英国伦敦、法国巴黎不仅仅是大英博物馆和埃菲尔铁塔,驰名的旧书市场,成为过往文化人的必“游”之路。国内北京的琉璃场、上海的城隍庙、苏州的护龙街昔日的旧书市,引得胡适、鲁迅、郑振铎、郁达夫频频光顾;大藏书家阿英书话中曾多次出现乘火车从上海前往苏州淘书的记载。旧书肆密集的南院门,曾也吸引得前来西安讲学的鲁迅留连忘返。可以毫不虚妄地讲,《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考证》、《中国俗文学史》、《贩书偶记》、《晚清文学钞》诸学术大著的竣工无不得益于兹,而诸多散佚的文化典籍由旧书摊流布才得以保存和发扬广大。

在此意义上讲,散落街头的旧书摊与秦陵、汉墓一起构成了西安浓郁的文化氛围。它们断不是西安的垃圾,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宝贝。记者认识一位学者,几年前“孔雀东南飞”过不久,又演了一出“凤还巢”。究其原因却是嫌那边钞票虽多但文化氛围不浓,其中令他梦牵魂绕的便有西安的旧书摊。文化之魅力以至如斯

对于旧书摊的生存阻力之一,在于有人认为其影响市容。对此,记者亦另有一番看法。不管如何说辞,市容应予为人服务当是第一要义。我们动辄要与之接轨的欧美街头不也有卖艺、作画的,莫斯科阿尔巴特街之“特”就在于展示了俄国的传统工艺。倘若不问青红皂白将其赶尽杀绝,其特色也将荡然无存。倘若我们平日蓬头垢面过日不觉其陋,满街都是拦道罚款的,一到开大会上峰来人方驱东赶西,只能说明形式主义严重。

即以旧书摊而言,这些摊主或下岗或失业,他们“转变”观念自谋生路,减轻就业压力本身就是对政府的支持。作为当政者与其让他东奔西躲,何不因势利导,在古城主干道之外划定区域设立旧书一条街,减免杂费,给它留出一席之地,蔚成大观。这样仅用举手之劳,既能为西安增一旅游观光景观,便于文化延续,也为数以百计的下岗人觅一生财活命之道。何乐而不为呢?! (下)

■本报记者 郝振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