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9月27日
头版
01

市场搏击勇者胜

文/刘纪生 张苓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临近,当“狼来了”真的即将成为现实,是忧虑、等待、等死、还是奋而一搏以求生存?

中国冶金设备总公司(M ECC)西安冶金机械厂(西机)等单位联手成功制造出出口土耳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75万吨棒材成套轧机证明——

2000年8月22日晚16时,在西安冶金机械厂一金工车间,随着出口土耳其75万吨轧机最后一批包装箱起吊装车,在现场的中国冶金设备总公司、西安冶金机械厂、马鞍山钢铁设计院、以及土耳其商家代表,一个个面带自豪微笑,心里揣着的“石头”终于落地。

承担这套设备主要制造任务的西安冶金机械厂从1958年建厂至今,经过国家的重点扶植和企业自身的不断改造完善,已发展成为全国冶金机械行业第一大企业和排头兵,是大型冶金设备研制、生产单位。但近年来,由于企业历史形成的债务负担沉重,冗员多,及企业办社会等原因的影响,加上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下滑,造成成本上升,减利因素增加,经济效益下滑,使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致使1994年以来连续六年亏损,依据中央有关亏损企业三年扭亏脱困的方针政策,西安冶金机械厂被列入国家三年扭亏脱困的重点企业并正在实施债权转股权。

这次出口成套设备的制造成功,不但证明了中国在棒材轧机设备制造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更显示出中国完全有能力与国际同行去抗衡、竞争,为中国人争了光、争了气。

为了参与竞争,就要冒风险

话还要从头说起,1999年6月23日上午10点左右,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办的世界冶金工业展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设备制造业商云集于此,进行着不见刀光血影的市场厮杀。西安冶金机械厂等单位最终凭借自身实力,最终与土耳其ICDAS公司代表签订了一条生产75万吨棒材的成套轧机供货合同。

合同的签定,并没有使参与者几方有丝毫的松口气的感觉,特别是西安冶金机械厂,虽然曾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为争生存、求发展,积极与国内、国际有关方面联合,开发生产出口产品,曾为日本、菲律宾等国家作过单机设计、制造,但是独立承担具有国际水平的年产75万吨棒材轧机,整条生产线的设计,这还是第一次,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轧机技术水平如何,首先在于设计。设计人员开始了艰难的探索、拼搏。西机冶金设备研究所成立了四个专项组,由副所长张方同志担任项目总设计师。设计组成立的当日,分管轧机设计的高级工程师付文革同志就带领十几名同志将铺盖扛到办公室,干在厂,住在厂,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以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一干就是两个多月。

负责490吨冷剪设计的孟茂生同志面对艰巨的设计任务,认真查阅资料,多次外出考察,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方案设计。正当准备施工设计时,土耳其方面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导致原方案必须全部推倒重来。为满足土方的要求,孟茂生同志在计算机前一遍遍地画图,经常一干就是通宵。当其他同志早上来上班时,他才从机房回到办公室。

费世泉同志分管冷床,精整设备图纸的转化工作。承担任务的当天,他刚从上海出差回来,当晚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冷床设备原应由土耳其设计,但土方中途提出由我方设计。费世泉同志带领设计组同志们在土方提供的参考图基础上,改进设计,采用国内较先进的机型,经过日夜奋战,圆满地完成了设计、转化图纸的工作。

(下转二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