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十一”旅游黄金周为何冷清
“十一”黄金周结束了,许多重点旅游城市和景区却没有出现预想的“井喷”场面。与“五一”旅游市场的火爆情景相比,这些地方在此次长假里远未达到日最佳接待量。经济专家评说,“十一”旅游市场不旺并非绝对不好,需要人们冷静看待。
“十一”前,各地旅游主管部门和旅行社、景区早早准备,斥资扩充接待能力,解决“吃住行购”等有可能成为旅游经济瓶颈的环节,大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自信。可连日来国家旅游局和各地发布的旅游预报显示,重点旅游区住宿预订为“未满”的占绝大多数,“很满”的极少。据江西南铁旅行社介绍,“十一”期间无论是出去的还是进来的游客都比“五一”少了一半,出境游只有“五一”期间的三分之一。国庆当天,日最佳接待量为1.8万人的龙虎山,只有17家旅行社带来3000名游客。与“五一”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现在是景区急着打电话、发传真向旅行社要客源。
“十一”旅游黄金周为什么没能像“五一”期间那样火爆?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原因有三:首先是“五一”出游时的拥挤场面以及旅游市场的一些不规范状况,让不少人打消了假期旅游的念头。其次,从目前我国普通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分析,一般一年当中只会安排一次举家出游。再者,新的度假方式正在不断涌现,旅游并非是度假的唯一选择。
专家提醒人们从“十一”旅游市场的情况中看到好的迹象:一方面,这正反映了消费者旅游心理的渐趋成熟。另一方面,更多的人认识到,旅游经济并非是假日经济的全部,刺激假日消费应多出招。 (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