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工伤待遇难落实奔波苦盼到几时
西安市酱菜厂业务员姚建民三年前在送货途中因车祸受伤,造成外伤性颈椎病,经市劳动局鉴定为工伤七级伤残。然而伤者历尽奔波,期待良久,厂方却对其伤残补助及住院期间的伙食补贴一直未予落实。
在酱菜厂值班室,记者见到了满面愁容的姚建民。只见他脖颈僵硬,不得不用手才能使脖颈转动。唉声连连的姚建民对记者说他的病至今没有痊愈,还需不停服药治疗。妻子已经退休,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其中一个还是聋哑人,家中经济十分拮据,日子过得紧巴巴地。
据了解,1997年11月25日上午,姚建民乘坐由本厂驾驶员驾驶的货车赶往高陵送货,途中因雨大路滑,汽车撞到路边大树上,致使姚颈椎关节脱位,头部多处裂伤,小关节多处骨折,经劳动部门鉴定为七级伤残。姚住院后虽然得到及时护理医治,但厂里每月只发给基本工资,其它福利、奖金、津贴和补助一律不发。待伤情好转后,姚建民多次找厂领导要求解决困难,厂方总以种种理由推诿。姚建民无奈之下到西安市劳动局、信访办等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待一纸信访回执单摆到厂领导面前时,厂方才推说过一段时间经开会讨论后再决定支付标准。
厂党委书记兼工会主席郝延河对记者说,关于姚建民的工伤待遇问题,厂里一直都很重视,起初解决态度不很干脆是因为不懂政策,前段时间他已到市劳动局咨询了有关政策,厂行政经开会讨论决定姚建民的伤残补助将在年底支付,但其伙食补助还要经会议定后再解决。郝延河最后表示,一定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给因工致残的伤者一个满意的答复。
记者再次见到姚建民时,他的妻子泪汪汪地说:“厂里老不解决工伤待遇,实在让人心寒。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现如今人伤了,残了,日子过得艰难不说,还要为这事跑东跑西,真不知啥时才是个头呵!”
关于工伤待遇问题,早有明文规定。只有在遵守法规、落实政策的前提下,才能使权益得到公正的实现,才能消除因工受伤者的不满与怨气,我们期待此事能有一个既合乎法理又合乎人情的结果,莫使受伤者及其家属再悲伤流泪。
本报记者 辛国强
实习记者宋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