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钢人铁马一腔情
——记西安机务段快速机车队
10月21日,西陇海线全面提速。
为了这次提速,不知有多少铁路员工付出了汗水以至鲜血。
这里记述的,就是快速机车队的故事——
一支过得硬的队伍
铁路分工很细,机车队顾名思义,就是开火车的。你可不要以为是电影《铁道游击队》里的开法:大铁锹丢煤,汽笛一响,操纵杆一推,扑哧——扑哧,车头拖着车厢慢吞吞起步了。
眼下全是电力机车,仪表盘上密密麻麻,各种按钮几十上百,没有过硬的文化技术素质,开火车?没门。
专为提速而成立的西安机务段快速机车队,106名汉子个顶个,是从1000多名乘务员中,经过8轮技术、安全、操作、规章考试选拔出来的尖子人物。
过去,西安机务段牵引任务只到三门峡西,三个半钟头跑车,而现在路段延至郑州,时间延至7个钟头,在这段时间里,值乘人员不能跑神、乱动,甚至不能上厕所。这是何等的辛苦。
提速前夕,记者随快速车队值乘了一次西安至郑州试验车。在郑州铁路公寓因停电而烛光摇曳的座谈会上,十几个小伙子打开了话匣——
谈对象就像是赶火车
黑暗中,队员们手中的纸烟忽明忽暗,第一个开口说话的是程振山。
程振山今年29岁,却迟迟没有成家。他告诉我们,快车队成立后,一星期最多在家里呆两天,机车队没有女同志,平时更没有接触女同志的机会。朋友给介绍了不少对象,每次见面都得不停看表,怕误了火车。女孩都对他说:“哟,跟你在一块,就像是赶火车。”说这话时小程是学女孩的音调说的,逗得大伙都笑了。可我看到小程脸上分明隐含着辛酸。
“记者同志,你千万别把我们的辛苦写进去,要不媳妇就更难找了!”小程的补充又引来了大家的笑声。
对不住自己,更对不住家
快车队队长孙天明今年48岁,快车队筹备初期,为了带领队员熟悉线路,他不顾身体有病在一线连续作战数十个日日夜夜。累得胆结石病发作,被队员从三门峡西站工作现场抬到医院进行手术,手术七天后就出院直奔一线继续工作…
徐阳也是一名资格较老的司机了。快车队刚成立时,常常是跑五六天才回家一趟。一岁多的孩子连爸爸都不认识了,思子心切的徐阳只要一抱他,就哇哇大哭。说到这儿,徐阳很久都没有抬头…
快车队的队员们为了打响提速的第一炮,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对家庭都是丝毫照顾不到的。司机杨长山说,工作30年了,没在家过过一个完整的节日。加入快车队后更是这样,家里的一切都由妻子、父母操劳着。自己就算回来了也是睡觉。每次这个时候,妻子总是守在门口,不让人打扰他休息,因为家人知道火车司机肩头扛着整个列车上乘客的生命安全,休息不好,保证不了开车的精神,也就保证不了全车的安全。而家,则成了他们一个长期不用登记的旅馆。
是的,他们是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儿子、丈夫、父亲,可他们都是西部铁路提速的领头羊,是默默无闻的幕后功臣。他们将所有的责任心和精力都奉献给了铁路、快车队。
我最想说的是……
已是晚上11点了,我们又问了最后一个问题:“那么,你们现在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呢?”
“再苦、再累,我还要一直干下去,为西部提速做贡献,给儿子说他老爸也在陇海线快速机车队跑过车。”
“做为一名火车司机,我感到很光荣;作为一名快速机车队的火车司机,我感到更光荣!”
“希望我们的服务能让广大乘客满意,希望我的爱人、父母能够理解我的工作。”
耳边又回响起快车队成立时队员们宣誓的誓词,“我是西安机务段快速机车段乘务员,立志继承‘二七’革命传统,发扬‘钢人铁马’精神……我自愿为快车队奉献青春。” (景欣 杨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