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庄弦子惹人醉
文/郑东鸿多穷
“会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藏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特点在在藏东昌都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康区藏族群众格外豪放粗犷,昌都地区的歌舞大开大合,富有渲染力。热巴、锅庄和弦子就是带有明显康区风格的民间舞蹈。记者在藏东昌都采访的两个月里,走村过寨,穿乡进户,热情的藏族群众会为你献上洁白的哈达,也会跳上一段热情的舞蹈来欢迎你。
“热巴”是藏东流传最广的古老民间歌舞艺术,分为热巴铃鼓、热巴弦子、谐剧及杂技等。表演热巴的艺人多为世代相传。在金沙江、澜沧江及怒江峡谷地带,有很多专门的热巴艺术团体。他们自认为是西藏圣者米拉日巴的后人,所以被人们称为“热巴”。热巴艺人多以家族、亲属为主体成员,也有同乡同村组成的,男女老少带着羊皮鼓,在村、乡、县或者地区之间游演,有着“高原吉普赛人”之称。
而锅庄中的“锅”是圆圈的意思,“庄”则是起舞的意思,有大中小之分。大锅庄是在宗教祭祀活动时表演的,场地多为寺院的大院或玛尼堆旁的大草坪,男女老少成群结队,一起舞蹈。大锅庄的舞步深沉豪放,场面壮观而热烈。中锅庄是在传统节日上表演的,如庆丰收的望果节、雪顿节期间。小锅庄则是在亲朋好友们喜庆的时候表演的,带有即兴的特点。
不论场面大小,锅庄均可分为快板和慢板两部分,表演时男女人数对等,拉成圆圈,边唱边跳,初为慢拍,舞步低缓雄迈,快拍后舞步灵活多变,气势磅礴,令人眼花缭乱。昌都、左贡、八宿等地的“怒江锅庄”形式最富于变化。锅庄的歌词也基本相同,大意为“跳起舞来,跳起舞”。
昌都芒康县的“弦子”也是昌都歌舞一绝。弦子得名于舞蹈时常以弦乐器伴奏之故。弦乐器主要有“比旺琴”,它是由牛角作琴筒,马尾作弓和琴弦,欲称牛角二胡,除此之外还有胡琴,它在四川被称着“弦子”。弦子舞流畅婉转,女角善长舞袖,男角注重上肢的舒展等动作。
面对蓝天、雪峰,绿树草甸,欢快地跳弦子,尽情地喝青稞酒,这是藏东群众最惬意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