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11月22日
综合新闻
02

陕西汽车业该醒醒了

历时4天的首届西部国际汽车博览会落下了帷幕,给人总的印象是规模小、参展厂家少、参展品牌少,档次低,凡乎没有什么新技术、新品牌参展。然而,这次汽博会在西部毕竟是首次,其影响不可低估。

本次汽博会所展车辆虽不能和北京、上海的车展相媲美,却令西部的普通百姓,特别是陕西人开了眼界。另外,多家银行推出的购车贷款业务,特别是“0”首付贷款业务为西部购车族打了一针兴奋剂,把他们的购车欲烧得火旺,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生机。笔者在为本次汽博会得以在西安举办而庆幸的同时,更为陕西汽车工业的处境隐隐担忧。

陕西汽车在本次车展上尽管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诸优势,却并未取得与之相适应的成绩。以汉江汽车为例,除现场车型展示外,现场有奖问答、点歌等多种形式的宣传、促销活动,令观者耳目一新。但人气旺盛,不代表产品上档次、销售上规模。陕西厂家参展的车辆以微型车居多,家居型轿车、高档汽车、商务用车、大型客货车几乎是空白,价格定位多在3—8万元之间。可以说陕西汽车业仍处在一个较原始的发展阶段。纵观本次车展,微型车之所以较引人注目,并不是需求量大,而是来参观的人以工薪阶层人士居多,就他们而言,距高档汽车消费还有一定距离,但也说明了市场潜力可挖,等到收入上了台阶,低档次的车定遭遗弃。而真正称得上汽车消费族的购车者中意的并不是微型车、低档车,而是略带一定档次的轿车和客货车。陕西汽车在这一方面却是空白,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在外省的汽车摊位上,记者发现,价位在10万元以上的轿车和客货车较受消费者的欢迎。用一位老板的话讲,他的生意做得虽不是很大,可常有的业务应酬时,若开着奥拓或汉江也太没面子了。话虽说得有些直白,却是大实话。不知这对陕西汽车行业的老总们是否有所启迪。不过,汽车消费毕竟正一步步地走向寻常百姓家,市场潜力不可估量。汽车行业是个龙头行业,它可以带动能源、交通、金融、服务诸行业的发展。陕西地处西部大开发的前沿,是西部的核心,其汽车工业能否在西部大开发乃至加入WTO后的中国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决策层的定位是否准确。就目前的陕西汽车工业而言,其生产规模、产品档次、销售量与陕西汽车市场潜力还有一定距离。

“狼来了”。这是汽车行业有识之士对入关后国产汽车行业的警告。就陕西而言,如今人们的消费观、理财观正在发生变化,抓住市场,就等于抓住财源,抓住生机。而令人感到不满的是,我们老陕还沉浸在奥拓、汉江等走在大街小巷的喜悦之中,却很少有人为许多国产、进口名牌车充斥在自家门口而惊呼:“狼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本报记者 赵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