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在希望的田野上
——记全国文明村镇先进单位澄城县蔡袋村
闻听地处渭北旱塬的澄城县寺前镇蔡袋村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创全国文明村镇先进单位”,记者慕名前去采访。
记者了解到,蔡袋村其所以能从一个自然环境极差的村子跃入省级小康示范村。这得益于有一个团结、奋进、开拓、务实的党总支班子,也是蔡袋人艰苦创业、奋力拼搏所获得的丰厚回报,从八十年代,村党总支带领村民兴修水利、科技兴农,推行“兴水、稳粮、固果、强经”的现代农业和乡镇工业相结合的农业经济新格局。蔡袋村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围绕粮食、果业两大支柱产业的配套发展,他们又办起了造纸厂、纸箱厂、油脂厂等村办集体企业,固定资产达530万元,年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为国家上交税金15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900元,做到了农工商同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蔡袋村超常规的发展,是党的富民政策在农村得到了落实,是县乡政府的关怀和支持,更重要的是有一个能领导全体村民在市场大潮中翱翔的领头雁。他就是军人出身的雷福建,他不仅具备了军人的刚毅,更重要的是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市场意识。他带领村民白手起家,克服重重困难、找项目、跑资金、搞设备、寻人才,以常人少有的艰辛和诚意取得了金融部门和各方人士的理解和支持,硬是把一个仅投资11.8万元的小企业发展成为拥有三个工厂等多家企业的集团公司,为村上创收430万元,争取到投资76万元。他提出要把该村建成“渭北第一村”宏伟目标。为此,他深入市场调研,拿出了发展蔡袋村后续产业的三年规划,实施“一个三、二个二和三个一”的兴农工程:一个三即300亩老果园改造;二个二即户均有两个以上的致富项目;三个一即发展100亩外贸辣椒,31种红地球葡萄100亩,新栽100亩礼泉矮富士苹果。
蔡袋村人民在实现物质文明的同时还狠抓了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美好家庭”、“模范村民”、“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在党团员中开展“双文明标兵”、“青年星火带头人”的竞赛活动,使蔡袋村成为了一个闻名全国的农村新星,先后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村”、“省级小康示范村”、“村民自治模范村”,并被中央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为“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党总支被省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奔小康模范党支部”。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原省委书记张勃兴以及省委书记李建国、省长程安东、市委书记马中平等领导多次前来视察,并给予高度的评价。联合国官员也曾十多次前来考察,这不仅使蔡袋村在全国闻名遐尔,而且使黄土地的农村也走向了世界,为陕西争了光,为中国农民争了气。
面对记者的采访,雷福建满怀激情地说,今年投资400万建设了年产值2000万元的油脂厂;2001年将投资1000万元建设千亩塑棚工程,届时,全村工农业总产值将达到6200万元,人均收入突破4500元;2010年工农业总产值将逾亿元大关。明天的蔡袋村,将会更加光彩夺目。 (王武权 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