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12月06日
头版
01

“泥碗”饭菜依然香

企业破产了,她们像一群无巢可归的鸟儿,痛苦、彷徨最终别无选择地栖息于民企这颗陌生的树上,开始了新的生活……历经一年的艰辛,民营企业这棵树日益根深叶茂起来,她们欣喜地发现——

细纱车间女工小王随着下班的铃声快步走出车间。今天她心里特别高兴,被评上这个月的优秀员工,而且在她工资袋中,鑫汇公司的总经理姚建文给加了一张崭新的百元大票。她要到渭南最大的市场去,买一件40元红色的英国超级联赛曼联队球衣,那是儿子做梦都要的礼物。

贫穷虽然并非她独有,但想起一年前,她和一大帮姐妹们一夜之间从一个破产国企“沦落”到一个民企的日子,至今心里还酸酸的。

那一天,她们都哭了……

去年的9月,破产清算组宣布了渭南纺织厂的“死刑”:破产拍卖。这个曾为渭南市的龙头企业如今负债3亿,年亏5000万,每月给银行付利息达250万元。有人算了一笔账,全厂2000多名职工从日出到日落干一天,竟平均每天还亏13.7万元。渭纺厂成了渭南市属企业的最大包袱。借全国110家优化资产结构试点城市的机会,该市决定:壮士断腕,公开拍卖。民企陕西三鑫公司“蛇吞象”,以4000万整体收购了渭纺厂,并组建了鑫汇纺织有限公司。

两年来,被上岗下岗煎熬折磨了数次的职工们心里顿时悬了起来,民企性质的鑫汇公司能救渭纺厂吗?鑫汇能保障原厂职工权益,善待他们吗?一位女工说:“摸着将要‘嫁’出去的纺机,干了十几年的企业,想起从此就要彻底失去铁饭碗,那一天,我们姐妹们都伤心地哭了……”

在民企鑫汇的日子

前纺车间的小郑是第一个走进鑫汇公司车间的。尽管鑫汇公司收购时是以安置渭纺职工为前提的,尽管他们口号是:“依靠全体员工,形成求财开心的企业精神。”但原企业的职工对民企还抱有成见、疑虑,“求财”是实,“开心”怕难说。角色的转换是需要勇气的,小郑要试一试“打工仔”的滋味,看着这个民企老板的承诺是不是真的。出乎她意料的是,第一个月下来,和往常干一样的活,工资却多了三分之一,中夜班费,各种津贴一个子儿也不少。截然不同的计件工资,高透明的“三公开”分配制度,有位职工当月竟然拿了1200元。

鑫汇公司没有让上岗再就业的职工失望,他们把无情的改革变成有情的运作,员工过生日,公司送去蛋糕,谁家出丧事,他们送去花圈,有人伤病住院,领导都要探望。酷热的夏天,公司把清凉的饮料送到车间,拿出5万元买来防暑降温品发给员工。“人心换人心”,成见在一片温情中消失。等待、观望的女工们纷纷涌进了厂,三尺弄挡中又重新出现了她们辛勤忙碌的倩影。

一个直通老板的电话号码

在鑫汇公司厂门口,一个正在精心办板报的青工告诉记者:“在鑫汇,每月要评优秀员工6个,工长6个,车间主任1个,给100元奖励。原来国企中的劳动竞赛、技术比武、板报专栏评比、演讲比赛等不但继承了下来,而且搞得还很红火。”他指着厂门口一个写有电话号码的牌子介绍,王董事长公布了他的办公室电话号码,凡职工有好建议,或认为不公平的事可直接给他打,今年4月,渭纺厂子弟李晨有病,王董事长立即让人送去3000元现金,“六一”儿童节又给小学捐了2000元。

原渭纺厂党委书记、现任鑫汇公司党群工作部的郭主任对记者深有感触地说:“分娩是痛苦的,新的生命和希望在这种痛苦中诞生。鑫汇公司接手渭纺开机运行不到一年,就一举改变扭亏局面,他们在扩大生产投资的同时,今年又投入200万元对福利设施进行扩建,并和上岗的职工签定了规范的劳动合同。一年来,没有发生侵犯职工权益的事,职工收入、福利等还有提高。这也给今后收购、控股的民企如何接纳国企破产职工作出了榜样,带了一个好头。让职工真正感到‘泥碗’里的饭菜依然香。”

本报记者龙仁生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