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风雨中这点苦算什么
——西康铁路配电工地见闻
鲸鱼沟是西安一处美丽的旅游景点,沟深300米以下,这条“大鲸”将狄寨塬与炮里塬一分为二,两岸空中跨度1028米,西康铁路配电工程——东引线(东郊变电站至引镇变电站)的25.6公里输电线路就从鲸鱼沟越过。这一工程是西康铁路配电工程中难度最大、危险性最高的工程之一,敢于吃苦、善打硬仗的西安高压供电局工程处的近百名职工“陆海空”全面参战,为西康铁路通车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他们的酸甜苦辣又有谁知。
11月29日,狄寨塬上寒风夹着细雨,配电工地一片泥泞。记者一行的汽车深陷泥中久推不出,弃车前行数米,粘稠的黄泥拖得鞋沉重异常,几次脱脚而去。远远地,工地上传来一阵阵男人们有节奏的号子声,间或拖拉机的轰鸣声,放眼望去,拖拉机后拖着长长的线缆,旁边六七个棒小伙子肩扛背拉的也是线缆,伴随着吆喝声、加油声,泥地上踩出了一串串凌乱的脚印,一名工人差点跌倒在地。风中,工人们的脸上已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在流淌。拖着、拉着,其中的一名“纤夫”招呼一声,飞速脱下棉衣扔在泥地里,搓搓手重新喊起了“纤夫”号子。在工地上,我们遇见了满身是泥,正在指挥拉线的高压局副总工程师余占统和工程处书记曲以军。他们介绍说,五班是25日进行牵引线工作的,这项工作难度相对较大,当天晚上20多人拉着钢丝线缆,从炮里塬顺着坡下到300多米深的沟底,竹枝、杂树木、荆棘将工人们的手脸都划破了,脚下还得防着鲸鱼沟水库。好不容易将线缆拉到沟底,如何越过80米宽的水面又成了问题,有人想到了民船。好不容易租用了一条船,船小负载量太小,班上规定船只能渡引线头,不能过负荷载人和物资。引线到对岸后,狄寨塬的引线也是用同样的方法。有人拉钢丝线到沟底对接,将引线连成一个循环线,由于沿途需过一个10KV线路,早上7点停电,下午6点前供电,加上到处是杂树、枯草作障,整整一天才将线布完。曲书记介绍说,两塬之间的一根导线自重是1.2吨,6根导线加地线使得34号和35号塔将承受8吨左右的力,29日天雨,大型机具施展不开,只能采用拖拉机前拉,人工“拉纤”方式进行。记者劝一位刚拉完钢丝绳的小伙子休息一下,小伙子抹抹头上的汗水,大声说了句“风雨中这点苦算什么”便又攀上了36米的铁塔,塔顶还有一名工人正在凌空卡钳子头。
站在塬边,望着长1050米,弧垂100多米的8根导线,气势颇为壮观,这是供电职工的“杰作”。正是这些敢吃苦、能吃苦的建设者日夜奋战在工地上,西康铁路才能准时于12月份通车。“辛苦了,工人兄弟。”记者不由得向这些平凡的建设者们道出了心声。 本报记者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