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话说“灰色温床”
近期得知两则“公仆”因酒色殉命的消息。一则是电视上讲的:一名叫杜明祥的官员为了“三讲”过关,出公款请人去酒店舞厅吃喝玩乐,结果自己醉死在“三陪”小姐的怀里。一则是报纸上说的:一姓江的局长出差住宿要加色情服务,结果为此献出了生命。
透过这两起桃色案件,传递给人们最重要的信息是,当今贪官的“灰色性”比其“黄色性”更为显著。若没有“灰色收入”和“灰色开支”作后盾,这些贪官的“黄色性”便没有“有了钱就变坏”的实施条件,他们不会这般轻车熟路地前往色情场所,肯定也不会这么快就丢了小命。是太多太多的“灰色收入”,是太多太多的“灰色开支”,为他们“黄色性”登峰造极创造了条件,铺平了路子。为追求这一特别“享乐”,这些人活着的时候蓄意弱化群众监督,致力摆脱制度制约,使其负责的单位和部门内部管理逐渐“灰色”化,制度为“灰”而定,措施为“灰”而行,最终为其肆意挥霍扫清了障碍。若不是如此,两位好色的“公仆”吃喝玩乐花费怎能入帐报销?两位“公仆”所在单位其他公仆为什么不说话呢?道理显而易见,吃“灰色”好处的那些人,除了腐败行列的骨干外,再就是有“嘴软”和“手短”特长者。这两种人感觉趋向一致,喜欢用“意志有些衰退、党性有些不强”之类的话语评价自己,好像“有些”是种荣耀,是唯有他们才能享用的特权。共有的利益,共有的心态,使他们默契起来。
喜欢过把“灰色”瘾,是腐败分子的共同追求,而实行“灰色”管理,是腐败分子的共同特点。应该说,缺乏监督和制约的权力,是孕育“灰色收入”和“灰色开支”的温床。这个温床很舒服,却让苦苦追求“过把瘾”的杜某江某之流,上了床再没醒过来,去了他们该去的地方。 (李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