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12月13日
综合新闻
02

为了忘却的纪念

欣逢先生百岁华诞,特致电深表贺忱!先生当年之殊勋早已彪炳史册,为海内外华夏子孙所景仰铭记。先生之爱国精神更将发扬光大。遥祝先生善自珍重,颐养天年。

——江泽民为张学良百岁生日贺电

定格华清池

骊山脚下,华清池畔,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64年前就发生在此。“柏翠泉香”台上的兵谏旧址三间厅和五间厅已是物是人非,而兵谏的枪声犹在耳际。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偕宋美龄来陕,本以西安止园为其军事指挥部,但因其名“中正”与止园有割头去首之嫌,遂择华清池为“行辕”密谋剿共事宜。张学良此时已于1935年9月来陕被蒋任命为“剿匪”副司令并代行总司令职权。同年12月4日,蒋再度来陕,强迫张学良和杨虎城率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进攻红军。两人苦谏、哭谏,蒋不但不听,还勃然大怒,说“现在就是拿枪把我打死,我的剿匪计划也不能改变”。张、杨两人遂于12月12日凌晨兵谏。

三间厅和五间厅墙壁、窗户上留下的多处弹痕,至今还印证着这段悲壮的历史。站在历史的窗口,前来参观的全国各地游客纷纷拍照留念,特殊的日子不能忘记民族复兴的艰辛。江苏国税局的郭凯二度来此参观,感慨道,西安事变促进国共的第二次合作,两位将军为此却付出惨痛的代价。武汉船舶厂的孙先生说,祖国统一是众望所归,我要用相机记录历史,记录今天的足迹,在不久的将来,举国同欢时再看看临潼五间厅这张照片。今天的兵谏亭依旧是正气浩然、仰之弥高。“兵谏亭共山河在,爱国主义日月悬”,南京航天部某军工厂的党委书记许庆永说,历史翻过这一辉煌篇章,今天的人们却不应该忘记。今天,我要把自己定格于此,并祝愿远在海外的老人永远安康。

(李明)

西安事变成为国民党转变的关键。没有西安事变,转变时期也许会延长,因为一定要有一种力量逼着他来转变。

十年的内战,什么来结束内战?就是西安事变。

——毛泽东1936年12月2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

少陵原畔悼杨公

长安县少陵原畔的杨虎城烈士陵园清静肃穆,人影寥落。片片飞雪散如白花,敬献在正气亭前。亭两侧楹联书写着“西安义举揭示抗日主张堪称一代名将、华清兵谏促成国共合作无愧千古功臣”。寒风中只有鸟雀在浅吟轻唱,青松翠绿在默立相守。长眠在这里的杨公,你又迎来了本世纪最后一个“双十二”的日子,人们缅怀追忆的日子。

历史没有忘记,1927年你曾在西安革命公园为几万名烈士书写“生也千古、死也千古”的碑文;历史不会忘记,1936年的今天,你与“少帅”兵谏抗日的伟大壮举;历史无法忘记,1937年11月26日,你演讲回国后身陷囹圄十二年,从南昌梅岭坡到长沙东郊宋家花园,从湖南益阳桃花坪到贵州息峰玄天洞,从重庆中美合作所的杨家山到贵阳城郊的麒麟洞,八移囚地坚贞不屈;历史怎能忘记,34岁的妻子谢葆贞、19岁的幼子杨拯中先你两年七个月被害,而你56岁的满腔热血也浸透在不到一个月就解放的重庆土地上。

1950年1月16日,家乡人将你的灵柩从重庆运回西安,葬于韦曲少陵原畔。年年的清明、年年的今日多少热泪在你的墓前散落。烈士无畏断头台,圣地寥落后来人。今天,这里只有妻儿相拥而眠与你一步之遥。走近你时,尽管把脚步放得轻轻,但还是惊飞了一群守陵的鸟儿。

陵园的肖师傅对着你空空的纪念馆说,这是个好地方,能让人学很多东西,后人不应该忘记,因为忘记意味着背叛。 (李明)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