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探访蒲城槐院巷
杨虎城,1893年11月26日生于蒲城县孙镇甘北村。1936年12月12日他与张学良将军发动了震憾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被誉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在灿若群星的爱国将领中,杨虎城将军是最早倡导抗日的国民党将领之一。昨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记者专赴蒲城县槐院巷29号杨虎城将军纪念馆,寻访行将遗落的历史足迹。
蓝天、白云、明媚的阳光、轻柔的风,冬日的蒲城略显几分寒意。街上人来车往,一派祥和。杨虎城将军纪念馆,这座关中四进式院子则显得有些冷清,除在门房烤火的三个工作人员外,空无一人。青松、绿竹、冬青、棕榈、花园,杨将军的书房及大小七个展室掩映其中,颇有种世外桃园的幽静。展室内,珍贵的图片、古朴的家具、作战的兵械、杨母的寿屏、名人的条幅,特别是杨虎城将军与张学良将军在发动西安事变前夕互赠互勉的条幅“勿忘国耻”、“为国努力”更为醒目,使人不禁忆及1936年那可歌可泣的一幕。
据了解,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早被列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据该馆贺馆长介绍,除在杨将军诞辰90周年开馆时接待的游人较多外,一直冷清,春季还有些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但多限于应景,建馆十多年来没有几个人选择特定的日子来追思烈士。
穿透弥漫于现实和历史之间的尘雾,记者仰视这位叱咤风云的英雄,百感交集,心情久难平静。走出院门,都市依旧太平,街上的行人仍然行色匆匆。然而,“槐院巷”却深深印在了记者脑中。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