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米市受挫商贩愁
本报讯 “好端端的生意,愣是让一群不法分子搅乱了”。这是12月15日记者在西安市胡家庙粮食批发市场听到米商们最多的一句抱怨。面对低迷萧条的米市,他们一愁莫展。
一位姓王的批发商说,前阵子一天能发2—3吨,今天才卖出不到40袋大米,她全部经销东北大米,经得起任何考验。与之相隔的另一位老板生意萧条,门可罗雀,生气地说,平时每天下午3、4点钟生意最繁忙,前来拉米的车多人多,看看现在,都是往库房送米的。以前日销量至少10吨,这几日才1—2吨,本来一斤米赚一分钱甚至几厘钱,图个多中取利,每天房租就是100元,照这样下去,都有可能赔钱。经销吉林珍珠米的行老板干这行有6、7年了,面对目前的困境,他认为尽管现在还不及以往销量的一半,只要做生意诚实,大米品质优良,相信群众会慢慢接受的。
据了解,胡家庙粮食批发市场100余户批发商基本上都是通过铁路运输与大米生产加工单位直接联系,他们经营的大米有厂址、厂名、品名、产品合格证甚至绿色食品证书等。米市萧条多由于老百姓心中有所顾忌无从选择所致,执法人员对他们存粮的粮库暂封检验,待合格后才准入市的举措,也让部分群众有所误解,无形中比过去就要多费许多口舌解释。
而在公园北路的73家粮食经营户的小门面房处,记者发现更多的是米袋子既无生产厂家和品牌,只简单地印着“东北大米”和“黑龙江水稻繁育基地”的名称,人们正忙着从送货车上卸米。据了解这里70%的经销户都是来自富平一带的农民,他们也反映生意有影响。本报记者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