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2月01日
头版
01

为了“神舟”心脏的搏动

——航天11所研制载人航天飞船火箭发动机记事

2001年元月10日凌晨,带着中国航天人新世纪的美好心愿,我国“神舟”二号试验飞船在酒泉发射中心由长征系列火箭托举,扶摇冲上九天,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当成功的喜讯传来时,位于古城西安南郊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11研究所的科技工作者激动万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了“神舟”号运载火箭发动机的研制,他们费尽心血的往事不由得在眼前浮现。

当加快研制成功中国人自己的载人航天飞船重大决策确定后,其运载火箭的“心脏”部分一、二级发动机的研制任务,则无疑落在了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11研究所科技工作者的肩上。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多项攻关改进技术和新研制项目,解决方案研制阶段所遗留的众多问题及许多薄弱环节,许多技术难题需要尽快攻克,按期交付发动机参加发射。

设计的质量,决定着产品的质量,也决定着发动机试验的成败。在研制过程中,11所的科技人员在异常艰苦的研制过程中,严把产品质量关,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疑点,一步一个脚印,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迈出了一步步坚实的步伐。

在载人航天飞船火箭发动机燃气发生器生产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燃气发生器的氧化剂喷嘴尺寸和流量范围不能协调起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该所成立了攻关小组进行攻关。攻关小组兵分三路,一路人马仔细查阅以前该喷嘴的研制历史和生产情况,又一趟趟地到配合生产厂家,反复测量喷嘴的各种尺寸,现场配合各种试验;一路人马找有关工艺人员和型号总师协商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办法,制定出可行的方案;另一路人马则“钻”到资料堆里,详细查找、统计以前喷嘴的水流量等数据。经过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他们终于搬掉了载人航天火箭发动机研制道路上的障碍,为后续研制任务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研制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一次发动机热试车中出现了意外故障,此故障原因如不尽早查找出来,将影响整个发射任务的如期进行。在远离所部300公里以外的秦岭腹地试验基地,11所的科技人员从清晨8点到次日上午9点,25个小时始终奋战在故障现场。为了计算涡轮盘的静力强度,找到故障原因,他们对涡轮盘上上百个节点进行反复模态试验分析,对几百张图表及大量的数据,对每一张都进行仔细地阅读、分析、计算,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经过二十多个日日夜夜艰苦的鏖战,他们终于找出了故障原因,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

“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发射成功后,并没有使11所人沾沾自喜,他们以更加严谨的作风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工作中。经过紧张繁忙的试前准备,用于“神舟”二号试验飞船的发动机,分别在去年9月5日的可靠性试验抽检试验中连续获得成功,为“神舟”二号发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研制路程是漫长的,也是艰辛的。然而,随着载人航天飞船连续两次的发射成功,11所科技人员几年的艰辛付出都化作了无限的欣慰。

(吴忠民 杨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