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药品降价“雾里看花”
从去年8月到今年1月,在半年时间里,国家计委已三次下调了228种国产药品的价格,其中最大的降幅高达60%多,如果把这三次降价药品的种类、降幅累计起来,每年大约可给患者减轻30多亿元的药费负担,这实在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据笔者在西安、宝鸡、岐山等地城乡了解,老百姓似乎并不领情,而且还有几份怨意。因为绝大多数患者并没有明显的感觉到药品降价带来的好处,而认为药品降价是干打雷不下雨,令人喜忧难分。
喜:令老百姓欢喜的一是国家出重拳三次发出降低药品价格令,第一次是2000年8月7日,降低了头孢拉定等72个品种、规格的国产药品价格;第二次是2000年9月28日,降低了肤疡散等36个品种、规格的国产药品价格;第三次是2000年11月5日,降低了氨苄青霉素等120个品种、规格的国产药品价格。三次降价时间间隔之短、品种之多、降幅之大,着实令老百姓欣喜若狂。二是近一个时期以来,国家要求各地要加大药品市场的监督和管理,特别是未列入降价范围的药品以及厂家和医疗行业的自行定价的药品,要采取多种形式治理经营中“吃回扣”等不正之风造成药品价格“虚高”的现象。同时在近期打假中,国家也把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作为重点,老百姓从媒体报道中听到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后拍手称快。三是近日媒体又传出国家将对药品价格管理体制作出重大调整,从而使患者吃药的透明度大大增强,这充分说明国家对老百姓十分关注的医药价格问题开始逐步得到解决。
忧:药品价格居高不下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且呼声愈来愈高,终于从去年8月国家陆续出台了药品降价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但令老百姓欣喜之余也有三份忧虑。一忧药品降价没感觉。三次调价各种新闻媒体作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老百姓普遍认为,目前“药还是昨天的药,价还是昨天的价,药品降价真是雷声阵阵,患者受益雨点寥寥”。的确,笔者日前在岐山一家药店以患者的名义买药,笔者问:“国家不是几次通知药品降价吗?药咋还这么贵”,营业人员说:“还降呢?有些还涨了”,回答是十分干脆的,显然这里并没有降价,难怪老百姓说药品降价没感觉。二忧降价政策难落实。国家对药品降价政策的温暖能不能如实的享受,在目前还是个问题,这是因为药品经营仍属特殊行业,许多药店凭着垄断经营的特殊性,抱着反正降与不降患者都得买的心理,对国家计委下达的药品降价通知大打折扣,以种种理由和借口迟迟不肯降价。特别是一些县、乡、村的医药店,天高皇帝远,根本不把国家的降价通知放在眼里。据笔者在一家国营药店了解药品降价情况,营业人员说:“药品降价是厂家的事,厂家没有降,我们不能亏本降价吧”。三忧市场秩序混乱。药品是个特殊商品,其化学用名及规格、含量一般消费者难以辨认,加之目前一药多名现象比较普遍,同药不同名,使消费者眼花缭乱,那个降了、那个没降根本分不清。如国家规定某种药品降价了,但厂家只要换个名猛打广告,以新药再次出现在市场上仍然卖高价,这种现象已经有所抬头。另外就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康泰克”等含PPA的药品目前农村市场仍然继续销售,这十分令人忧虑。
面对目前药品调价后出现的新问题,笔者认为:一是医药行业要克服利己思想,从国计民生的大局出发,尽快把国家的调价政策落到实处。二是有关方面应加大国家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强医药行业和医药市场的监督管理。三是国家尽快出台药品价格管理的新措施,以规范医品市场,杜绝药品价格“虑高”,使老百姓关注的这一热点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王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