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马老太回娘家
马老太今年89岁了,一遇过年家居杨凌杨村乡农村的她真有点犯愁,愁啥?如今生活好了,论吃,想吃啥有啥,论穿,八十多的她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她呀,愁的是回娘家的礼品和出行工具。心里有这等大事,2001年大年初一,马老太将在外工作的儿子齐召回家,围坐在热炕头上,商议回娘家的礼品大事和交通工具。
也难怪马老太着急,小脚的她回娘家从来都是桩大事。年轻时,每逢回娘家,马老太晃着小脚,肩背、手牵孩子,沿着乡间土路,不到十里地,要走近3个小时。那时人穷,给娘家能带的也只是一包手工挂面,一包点心,其艰难劲,令老太久久难忘。等到孩子大了,能用自行车带她了,境况才稍稍好转,可礼品依旧,这种状况持续了十多年。八十年代以后,乡间土路改成了石渣路,孙子长大了,马老太享受到坐架子车的待遇,车上挂着礼盒、罐头等等礼品,马老太回娘家也颇觉风光。可进入八十岁以后,马老太便很少出门,当然不知外界的变化,孙子们也各有其事,马老太便只好差人代她回娘家了。
2001年大年初一,望着漫天飘舞的雪花,马老太提出今年想回娘家。大儿子笑了,笑吟吟拿出个手机来,要马老太电话拜年,一番指点,电话那头传来了侄子的声音,马老太乐了,一番家常话下来,时间过去了近半个小时。“电话是好,能见上面更好……”马老太话才一出口,二儿子拿出了一大包礼品,什么西洋参、麦片、脑白金,看的马老太眼花缭乱,没等马老太差人推架子车,门外传来了汽车喇叭声,等她迈着小脚,迎着雪花出门看时,一辆出租车停在自家门外。正纳闷时,三儿、四儿扶着她就往车上坐,“咦,车上咋暖呼呼的”。马老太正感诧异,孙子趴在她耳朵上说,车上有暖气。司机问去哪儿,儿孙们齐说去马老太娘家,马老太忙摆手,路不好,别去,太伙全笑了。小孙子说,路全修好了,乡乡通公路,坐上出租车,想去哪都能去,说着说着,就快到娘家了,马老太拍拍脑门,“大年初一不是回娘家的日子呀,快回去”。没等马老太的话落地,侄子已站在大门口接她下车了,原来儿孙们早已电话通知过。一生做事循规蹈规的她,大年初一回了趟娘家,破了一回例,不过这次回娘家成了她新世纪的首桩乐心事。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