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3月12日
公众视角
04

华夏植树史话

□文/银花

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从古到今我国流传着许多关于植树的趣闻。

早在远古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有春天植树的风俗,古代地理名著《山海经》里有“夸父追日”的故事,说夸父临死前扔掉手中的拄杖,化为桃林,造福于人类,反映我们祖先植树造林的美好愿望。在4000年前的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虞舜时代,就设立了执掌山林的“虞官”。夏禹时代,就出现了保护林木的行政法规。《周书·大聚篇》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殷商时期,甲骨文上已记载了人们在房前屋后栽花植树的情景;西周时期,国家就成立了“林衡”、“山虞”管理机构,负责掌管种植、扩林等事务,为动员群众植树,甚至作出“不树者,无椁(不种树的人死后不给棺材)的规定。

秦始皇大力提倡在城镇街巷和大道两旁种树,开我国古代城市绿化的先河。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取消山泽之禁,给百姓分田植树,而且对种树作了具体规定:“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莳余,种桑五十株,枣五株,榆三株,限三年种毕。”据《开河记》记载,隋炀帝虽然是个穷奢极欲的皇帝,但他亲自种柳,赐柳为杨,下令在开挖大运河的同时,要在河旁植柳,并给予奖励:“柳一株,赏一缣(即绢一匹)”,后来出现了千里运河岸绿柳成荫的景观。

唐代曾下令所有的驿站之间全种上行道树,自此城乡植树之风年盛一年。正如孟浩然诗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到了宋代,宋太祖为鼓励植树,下令凡是垦荒植桑枣者,不缴田租,对于规劝百姓植树成绩卓著的官吏,晋升一级,因而植树范围更为广泛。

1915年,当时政府颁令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孙中山先生十分重视植树造林,1928年4月,国民政府把孙中山逝世之日3月

12日定为植树节,以示纪

念。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