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念牛经 唱牛戏 发牛财
我省畜牧业舞起“牛头”
本报讯 念牛经、唱牛戏、发牛财,近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我省依靠科技开发秦川牛产业化,全省仅秦川牛一项年可增加收入16亿元。
秦川牛位居全国地方良种黄牛之首,是我省名优畜禽良种。早在1994年,陕西省科委就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关专家建议决定依靠科技开发秦川牛,发展“牛”经济,1997年陕西省农业厅首先在全省规划建设了扶风、礼泉等20个秦川牛产业化开发基地县,从而掀起了秦川牛养殖热。
为解决秦川牛饲养周期长、后躯发育差等难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门成立科研攻关小组,深入关中地区各示范基地,研究推广实用新技术,其中包括选育改良、快速育肥、饲料调制、肉品加工、疫病防治以及信息管理,这些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为陕西秦川牛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基础。本报记者 刘公望 通讯员 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