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体现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的一项“民心工程”。
碑林社区 服务迈向网络化
以“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美化居住环境,维护治安秩序,丰富文体生活,普及科学知识,拓展社区服务,密切人际关系,在实践中西安市碑林区探索出一条具有碑林特色的社区建设之路。
碑林区位于西安市中心东南部,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63万,辖区10个街道办事处,原有477个居(家)委会,新组合划定102个社区。
在过去的世纪末,碑林区社区从80年代柏树林街道办事处在学雷锋活动的基础之上开展的综合包产活动开始,时至今日发展成为拥有服务中心、老年公寓、老年大学、残疾人康复中心、启迪儿童学校、青少年活动站等4261个社区服务设施,组建了一支近6万人专、兼职与志愿者三结合的服务队伍。
碑林区为此专门设立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下面分别设立一个办公室及七个工作委员会,同时还在10个街道办事处成立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对全区社区建设工作实施领导。在102个新社区内,按照“民主自治,议事公开”原则,将社区组织设置为“一组三会”。即“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议事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
同时,碑林区政府从放权、转权、赋权三个方面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将社区的自治权毫无保留地交给社区居委会,明确政府对社区建设的职能是指导、协调、服务;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将一些社会管理工作职能转移给社区;界定明确了社区居委会的38项工作职能,并赋予社区居委会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和开展社区服务的权力及对政府的工作进行评议和群众反馈监督的权利。
碑林区开展了涵盖社区居民生活各方面的服务,主要包括: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幼小儿童、婚丧、康复医疗、治保安全、便民利民、社会保障等服务系列。通过政府对9大服务的倡导和实施以及全社区的参与,形成全体社区居民与困难居民服务相结合,公益互助与有偿、抵偿服务相结合,方便居民生活与改善社区环境相结合的社区服务工作格局。
3月18日在西安开幕的第九届“科技之春”活动将“让科技走进社区,服务千万家”确定为主题。同日,碑林区政府投资900万元建起的社区服务中心正式落成,周边的100位孤寡伤残老人们有幸成为享受该中心救助网络中心服务的第一批受益者,只要轻点碑林网页,坐在家里人们即可得到吃、喝、拉、撒、睡,生老病医救助。这使得碑林区社区服务工作向高科技又迈进了一步。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