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不解决问题”■“屁股坐歪了地方”■“解决问题难”
职工有事为何不先找单位工会
出于职业习惯,每次在采访或接待权益受到侵犯的职工时,总忘不了问一句“你找过你们单位的工会吗?”多数回答往往是令人失望的。职工有问题不是首先找本单位的工会组织解决,而是直接找新闻媒体或上级工会反映。上访职工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工会是我们职工之家,可一定要为我们职工作主!”同样是工会组织,同样是职工之家,但职工为什么要舍近求远找上级工会组织?
“不解决问题。”一些职工反映,不是我们不找单位工会,而是找了不解决问题。西安一企业职工反映,他们所在的企业改制后,由原纪委书记兼任厂长,同时还兼任工会主席。这位厂长未召开职代会,就擅自将两套职工福利房改为商品房向职工出售。按厂里原来福利分房条件,排在第一位,近40年工龄的老职工陈某却分不到房,而要掏钱买房。职工们想不通,纷纷找兼任厂工会主席的厂长反映,而让他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简直是不可能的。像这家企业党、政、工三权集于一身,并非个别现象。企业改革,精减人员是为了提高效率,把工作干得更好,但如果把三个职权甚至工作思路不完全一致的职责集于一人,而不从制度上、程序上严格挑选一批高素质,真正能为职工说话办事的基层工会干部,那么工会主席一职就必然形同虚设,职工有啥事就必然不敢找、不愿找工会主席了。
“屁股坐歪了地方”。
“工会主席不帮我们工人说话,他为了保自己的乌纱帽,和经理一个腔调”。对于个别工会主席的不作为,职工颇为失望。西安某厂职工每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有休息日、节假日,无加班费。市总工会信访部门接到职工反映前去调查时,厂工会主席则这样解释,企业资产重组后,效益不好,要还欠债,要给职工发工资缴社会统筹费,只好让工人加班。信访办同志指出,长期超时工作已违反《劳动法》。他则说,工厂没钱,什么“法”也没有用。工人愿意干就留下,不乐意干就走人,经理就是这么对我说的,我也没有办法。
“解决问题难。”一些职工说,工会主席人倒挺好,就是说了不顶用,厂长不听他的。基层工会干部谈起本行工作也是满肚子苦水:工会不过是个群众组织,现在一切都是行政说了算,有时连党委书记行政都不当回事,哪把工会放在眼里。有许多事情,如给职工缴养老保险费,这关系到职工退休后能否有生活保障的大事,一些企业拖着不缴,工会向行政提出来,可行政却说:“我没钱,你有钱你去缴。”还有一位基层工会主席说起一件令他伤心的事:厂里几个月没开工,百余名职工没人管,春节到了,他想从原工会积攒下的三千多元经费中支点钱,去慰问两位离休人员,可经理就是不批。
基层工会目前所面临的现状,不管是“不解决问题”、“屁股坐歪了地方”,还是“解决问题难”,都反映出基层工会组织的作用被弱化,职工在企业的主体地位下降,职代会更是流于形式。这些都是企业在改革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因此,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层工会组织,在支持企业改革的同时,一定要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维护好职工的权益,千万不能因借口
“企业改革”而放弃自己的维护职责!
■焦晓宁 邹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