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4月17日
头版
01

榆林地价攀升为哪般

“榆林城的地价要赶上西安了!”这是榆林市民和一些投资商的呼声。在日前召开的榆林市人大和政协会上,地价问题也成了代表和记者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记者在榆林西沙人民路采访时和一位退休老职工拉了一阵话,就谈了敏感的“地价”问题。他说七十年代他们修一孔窑(约一分地)地皮费30元,一亩地价才300元;八十年代批的居民宅基一间(约一分地)700元,一亩地价也才7000元;到了九十年代后期,街面上的地涨到每亩七八十万元,连背街的地皮一亩也得花30万元。这就是说,不到20年涨幅达40至100倍。

榆林城地价一路攀升,这既有改革开放以来城区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有其历史的渊源。记者30年前曾去过榆林,还特地绕城墙走了一圈。那时的榆林还是一座大漠孤城,城内街巷错落,挤得严严实实,而城墙外却几乎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沙丘地。据说六七十年代的林场和农场的几千亩荒沙地,都是政府无偿划拨出来让其治理的。开始,政府曾奖励过“建房压沙”的居民,城外沙区安家早的还享受过治沙补贴。一位从事过房地产业的朋友说,榆林这种特殊的环境和条件下,现在建房的用地一般有这几个来源,一是林场的林地和荒沙地,二是农场的耕地和荒地,三是农村村委会的土地。由于过去城外沙地面积广,一般机关单位占地面积大,连居民住宅占地也远远比关中城市大得多,加之政府手里现在已没有多少土地了,因而造成地价的失控和管理混乱。

引起居民和职工群众关注的,还有个别掌权干部与不法之徒炒卖土地问题。记者在榆林采访其间,就有10余名职工反映他们单位个别人伙同他人倒卖或占用土地。据悉,榆林已发生了多起因土地纠纷职工进省城上访的事。市人大和政协会上的几位有识之士对此也忧心忡忡,他们对记者说,目前榆林城区建设用地选址不规范,土地一级市场管理不严,土地过早被单位、个人占有,土地转让主要通过私下交易,一些投机者乘机倒卖土地,巨额资金流入土地占有者和个人的腰包,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为此,榆林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高级建筑师赵建国先生在市政协会上郑重提出:今后城市土地应由政府统征统管,统一根据城市规划进行建设,土地转让应由政府分级定价、限价,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进行,以增加土地转让的透明度。

就记者提出的地价和炒卖地皮问题,榆林市土地局局长苗养树作了回答,他说现在榆林市规划以内的地价最高为每亩42万元,加上部门收费每亩总费用为70至80万元。谈到榆林城区近年来地价攀高的原因时,苗局长回答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城区商品房市场好,往往是楼还没盖好房就卖空了;二是政府统征不到位,有钱的单位与个人多占地皮;三是不法分子卖地皮、炒地皮。苗局长认为,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榆林市的投资环境和城市的发展。据悉,这一问题已引起榆林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可望近期能有新的举措出台。 本报记者 明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