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5月15日
综合新闻
02

粒粒皆辛苦

“谁要米——桂花球大米——”楼下院子里传来阵阵叫卖声。推开窗户望,竟是新民哥,个头不足一米六的他正吃力地推着两麻袋米喘气,毕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

在如今,遍及西安角角落落的是富平人所开办的粮店米行,已很难再见到新民哥这种过时的卖米方式了。我请他上楼来休息,他不肯,说赶紧卖完还要撵天黑回富平家。十几年来,他一直就是如此匆匆忙忙地往来穿梭于富平和西安间。

二伯死时,新民哥不足二十岁。作为长子,一家六口人的生活担子自然就落在了他的肩上。八十年代初,为了供养四个弟弟妹妹上学,新民哥开始将自家种的谷物辗成小米、玉米〓成糁,用那辆破旧的自行车驮着,骑七八小时赶二百多里路到西安,大街小巷吆喝着卖。渴了讨碗自来水,饿了啃几口二妈烙的饼子。

寒暑易节,秋去春来,当初几个人的卖米队伍日渐壮大,沿着新民哥他们碾出的车辙,富平人一茬茬迈出家门来到西安寻梦。卖米、卖面、卖油、卖杂粮成为他们赖以生存的主行业,由沿街叫卖到摆地摊再到开粮油店直至用火车从全国各地批发,在血汗风雪中趟出一条蔚蔚壮观的发展路。

然而,作为第一批在西安拓荒者,新民哥却依旧老样子,仍旧是十几年前的破自行车,仍旧是单薄瘦弱的身体,仍旧是一贯的诚实信用,变了的只是小米成了大米、二十岁的小伙子成了四十几岁的小老头。比新民哥迟来西安的,资产发展至百万元以上的不在少数,可新民哥依旧清贫。这并不表示他懒他笨,而是二妈年事已高,加之自己三个孩子还小,钱要挣,家更得照顾。

忆及当年睡雪地、遭抢劫、昏倒路沟等往事,沉默寡语的新民哥一笑置之,“都是为了生活”。

是呵!一切皆为生活。那么,所有不为生活压力所屈辛勤劳作的人,皆可称道! (刘公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