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喜在何处 忧从何来
——我省工业经济运行述评
记者日前从省经贸委了解到,今年我省工业生产出现了少见的好形势。仅从一季度的情况看,完成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8.8%,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36%。这在近年来是不多见的。
今年来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有这样一些显著特点:一是产销衔接保持了较好水平。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7%,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7.4%。二是国有企业生产增势迅猛,对全省经济的带动作用继续增强。一季度国有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56%,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国有工业平均增长水平5.76个百分点。三是重工业对工业生产的拉动作用继续大于轻工业,总产值高于轻工业6.36个百分点,销售产值高于轻工业14.52个百分点。四是中央在陕企业和地市县属企业生产增长较快,省属企业相对滞后。一季度中央在陕企业和地市县属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4.52%和12.58%。省属企业同比仅增长0.41%。五是主要行业对工业经济贡献加大,多数地市工业生产快速稳定增长。全省39个行业中,石化、信息、军工、有色、冶金、医药、建材、烟草等9个主要行业实现产值就占我省工业总产值的57.18%。除军工增幅较大外,信息产业同比增长36.2%,冶金行业同比增长30.4%,医药行业同比增长29.7%,有色行业同比增长27.1%,石化行业同比增长16.4%,都出现了少见的快速增长。在全省10个地市和杨凌区中,西安、宝鸡、榆林、延安、杨凌、商洛快速增长,只有咸阳市受彩电和彩管生产持续多月下滑的影响,同比下降13.70%,其余4地市也是稳定增长。六是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今年前两个月盈利企业实现利润达13.79亿元,同比增长37.62%。亏损企业亏损额为7.91亿元,同比下降18.87%。盈亏相抵后实现盈利5.88亿元,同比增长了20多倍。同时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也大幅度改善。由去年排全国第25位上升到第17位。
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字表明,当前我省工业经济的发展势头确实很好。随着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兼并破产、债转股、技改贴息等有关政策作用的进一步显现,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全省工业经济形势将会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从全国的经济形势看,已经走出了将近10年的低迷期,现在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时期,这使我省工业经济稳定增长有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尽管今年我省工业经济开局喜人,但是对于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也不应忽视。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才使我省工业经济在某些行业、某些方面发展缓慢。
这些问题主要是:一、省属企业增长速度过缓,生产形势比较严峻。尽管有的产业、有的地市一季度增幅高达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更高,但是省属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仅增长0.41%,这和全省一些主要行业高速增长形成很大反差,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增速低9.95个百分点,比中央企业低14.11个百分点,比地市县属企业低12.47个百分点。二、企业亏损面仍然较大,扭亏脱困的任务仍很艰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虽有下降,但仍占44.29%,比全国的亏损面高出15.62个百分点。在33个大行业中,半数以上处于亏损状态。亏损企业较多和亏损金额较大的行业主要是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电气机械、军工、纺织等制造业和煤炭采选业。三、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依然困难较大。应收账款净额上升,产成品库存增加,企业流动资金短缺、三角债务困扰等。四、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够大,步子不够快。技改投资少,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破产兼并的进度比较迟缓,退出通道不畅。其它经济类型企业所占比例仍然较小。五、出口产值下降,对外贸易形势不容乐观等。
突出的成绩令人欣喜,诸多的问题也令人忧虑。全年工业经济运行开了个好头,还要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巩固发展大好形势,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今年的工业经济发展就会为实施“十五”计划开好头,为迈向第三步战略目标开好头。 (据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