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求发展 富民强村创大业
——记兴平市晁庄村党总支书记、晁庄实业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郝普选
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中国农村出现了许多“首富村”,纵观他们成功的致富经验,其中都离不开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这里作为典型代表,兴平市晁庄村党总支书记、晁庄实业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郝普选正是其一。
晁庄村位于兴平市郊唐杨贵妃墓西3公里处,过去是出了名的穷地方,而今它是出了名的“首富村”。先后被陕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小康示范村”、“小康先进党组织”,被省政府评估委员会评为“陕西十大首富村之一”。199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4亿元,实现利税1200万元,人均纯收入3500元,分别是1985年的27倍和30倍,2000年,村经济实体晁庄实业总公司年总产值在2.35亿元,公司固定资产达1000万元,各种税利1100万元。上缴国家各种税收300多万元,其中地方税收90多万元。上缴市直各部门事业行政费100多万元。99年、2000年连续两年被兴平市授予“纳税大户”,被咸阳市授予“重点保护单位”和“纳税大户”,被省政府授予“百强企业”、“甲级队企业”。近几年来,省市领导李建国、白清才、王双锡、李溪傅、赵德全、王寿森、谈俊琪、李堂堂等多次来检查指导工作,并对其给予高度评价。
要说这翻天复地的变化,那还得从十多年前开始。
不挖穷根不罢休
1985年8月,乡党委决定由郝普选担任晁庄村党支部书记,这已是三年内第二次调整领导班子,当时郝普选年仅28岁,别看他年轻,他思想解放、意识超前,很有市场观念,卖猪肉贩猪皮,日子过得很红火,村民风趣地称他“郝财东”。
上任没几天,会计就向他报了“家底”:村民累计拖欠公购粮6万公斤,乡筹提留欠款4.5万元,原生产队还欠了一屁股债。代销店对上连一包烟的钱也不愿赊账。集体穷的仅剩下“空架子”,没钱修水泵,村上的300多亩水浇地变成了“靠天田”。
他抱着火一样的心,从解决收粮要款入手,先是硬拉弟弟200公斤小麦,强收二哥300元钱,但到了群众那里就出了问题,一个群众说“我若像你们杀猪卖肉有钱的话,就是(交)千二八百,也不在话下。”群众的话提醒了郝普选,对呀,如果让全村的人都搞杀猪卖肉,大家富了,何愁那几个乡统筹村提留!从此党支部把工作的重心从摧粮筹款转到了引导群众致富上来。开始描绘“晁庄屠宰致富图”。
万事开头难,为转变群众传统的思想和观念,为医治群众心头那个“怕”字,党支书大造声势做宣传,书记郝普选和村主任带头挽起袖子示范搞屠宰。同时又联络一帮人白天买猪晚上屠宰,半夜进城拉运销售。生意越做越大。过贯了穷日子的人谁不想富?一些困难户郝普选看在眼中,急在心上。“咱当干部的,不能只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剩下的我们要搀着富。”党支部决定每个干部帮扶3户,党员带动一户,不但帮在口上,帮在行动上,而且帮在钱财上。村里有一姓晁的贫困户,家贫难起步,郝普选一次拿出自己三千元,送给他买猪垫本,直到他成为屠宰大户。村支书、村主任率先垂范带了头,干部紧帮不放松。冬去春来,几年功夫村民们用长满老茧的双手,托起一个屠宰致富的新晁庄,赶走了饥饿和贫穷。1989年,全村有110户搞屠宰,日宰生猪200多头,高峰期400头,年产值过2000万元。一时间,偏僻的晁庄因屠宰而名声大震,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生猪屠宰交易地。
谋大业图大发展
十年精诚磨一剑。晁庄的屠宰事业发达了,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路,书记郝普选的心里总算踏实了一点,然而,他和班子成员工作并未因此而停滞不前,他们又着手准备兴建专业屠宰市场。工作有困难,这次还是党支部书记郝普选及其班子成员以身做则为群众带头作出表率,20多名党员干部率先报名支持建市场。书记郝普选、村主任郝博学等主要干部每人投资5万元,每人担风险贷款1.2万元,优先投进市场水、电、路等公共设施配套建设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的行动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并调动起了群众建市场的热情和积极性。
1989年,在县乡领导的支持下,经土地部门审批,晁庄在村北西宝公路一侧,筹建融屠宰、运输、销售、收购、加工为一体的屠宰专业市场。
为了谋图更大的发展,1990年,郝普选去四川考察屠宰加工,他跑了几十家企业,才谈成了血粉加工项目。聘请来的技术员说,郝普选在外吃的是米饭榨菜,住的是5块钱一晚的民房,一天跑几十公里,连乘三轮车的钱都舍不得花。村民们听了,没有不感动的。
屠宰专业市场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进入市场的屠宰户,促进了市场屠宰户经营收入的快速增长。到1992年使市场发展到150户,日宰生猪500—800头,高峰期可达1000多头,每日吸引周围邻村及武功、宝鸡、甘肃、兰州、青海、宁夏、四川等地2100多人来此销售生猪,收购大肉、猪皮等,晁庄成为闻名西北的屠宰专业村。
面对成绩,郝普选并没有把追求的目标仅仅仅停留在发展屠宰业这个支柱产业上,而是以此为龙头,想大的、干实的,谋求晁庄更快、更大、更全面、更长远的发展上。
作为有大专文化程度的郝普选,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他不仅是一个好书记、好带头人。他有文化、有知识、有思想、懂经营、会管理,更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在他的领导下,晁庄实业总公司成立了。这是以集猪源供给、屠宰、运输、销售、收购、深加工、饮食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司。
在市场建成并运作后,郝普选组织及时召开了党支部会议,及时引导群众发展第三产业。同时他们采取增设服务门点,给个别困难户提供资金等,发展餐饮、商店、修理、收购等门店20多家,猪产品加工企业20多家,年营业额超过千万元。
1996年晁庄实业总公司投资百万元,建成了集办公、电信、商贸、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大楼,沿公路开发了200多个猪产品加工、修理、餐饮、服务门点,占地80余亩,形成了商业一条街。招商引进投资200万元的商业肉食加工厂,其大肉精品销往上海、广州和福州等地;99年投资200万元建成一座200吨冷库和7000平方米的办公、住宿及屠宰一体化大楼(现阶段冷库设备正在安装调试、楼房主体正施工)。近年来,私人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4家肠衣加工厂、3家血粉加工厂、4家猪皮加工厂、5家生化制品厂、精炼油厂、兴平市欣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大西北酒店等企业。其产品销往上海、广州、四川、山东和福州等地,在北莽山下形成了工业小区,初步实现了科工贸一体化的规模经营,被誉为“西北屠宰第一村”。
与此同时,晁庄的村容村貌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收粮要款最让村干部头痛,如今农民总是自觉挑选出籽肥粒饱的粮食、晒干扬净,竞相交往粮站,3天完成任务,年年名排市镇榜首。村风正,民气顺,社会治安良好,晁庄屠宰有“两检”、“一卡”和“短一赔十”的销售服务。晁庄村民不挣“黑心钱”市场上人们争购晁庄“放心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晁庄的迅速壮大与发展,晁庄被省、市授予“治安模范村”和“文明村”等多种荣誉。
村党总支书记郝普选由于突出的工作业绩,也因此多次受到领导表扬,1995年被咸阳市委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6年被授予“模范共产党员”称号、1998年被授予小康示范村“优秀支部书记”称号。1998年又被省政府授予“乡镇企业家”称号,该年7月1日被陕西省授予“小康示范村优秀党支部书记”。
2000年6月3日,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在晁庄视察调研,感慨的说:“农村要致富,关键要有个好支部,尤其要有个好书记”。当然,这个好书记在这里是指的郝普选。
种种殊荣集一身,郝普选没有骄傲,更没有固步自封或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随着晁庄实业总公司的发展,他和公司人员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带领大家继续奋力拼搏,埋头苦干,大力推行农业规模经营和高标准农业示范区吨粮田的集约经营,在投资100万元建起占地面1500平方米办公大楼的基础上,计划再投资1200万元,以肉精深加工为龙头,发展屠宰加工业,用大型屠宰场,取代一家一户的屠宰企业。为在本世纪初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个亿、利税翻两番,把晁庄建成全国最大的屠宰专业村,开发出一批跨出国门,冲向世界的新特产品目标而奋进。
(一扶 永亮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