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字当头走出逆境 勇闯市场再铸辉煌
——中铁一局集团第五有限公司十七公司发展纪实
市场经济下的今天是一个充满了竞争的时代,市场不相信眼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永远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颠扑不破的真理,人如是,企业也如此。中铁一局集团第五有限公司十七工程公司在这无情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实现着自己的辉煌。
从稳定中求发展
中铁一局集团第五有限公司十七工程公司前身是原安康分处,去年3月新成立的公司即刻就使其领导班子面临严峻考验:在施工程已经结束,后续工程尚无着落,80%的职工放假待岗。时年46岁的杨仕林就是在这种时候走马上任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之职的。面对企业困境,杨仕林在与领导班子达成共识后,很快拿出了一套解决方案。首先,针对公司无活可干,职工无班可上的局面,提出以稳定队伍情绪、教育职工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培养和提高职工业务技能,以适应市场竞争为首要任务,以抓投标揽活争取工程任务为工作重心的思路,确保企业平稳过渡。公司党委也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正视困难、树立信心,以公司生存发展和职工利益为目标,面对现实,迎接挑战,影响和带动职工为公司献计献策,出力流汗。其次,公司党政工领导分别深入到各工点、工班、各个职工中做耐心细致的思想疏导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使职工情绪得以稳定,观念得以转变。同时,公司千方百计按时将待岗职工生活费发放到每个职工手中;在资金相当紧张的情况下,举办职工思想教育、技能培训班。用公司党委杨书记的话说:“通过以上工作,达到了机构变更、任务不足期间的平稳过渡,为公司下一步生存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从市场中找出路
谁都知道,只有投中标揽到活,使职工有活可干,有岗可上,才能真正稳定职工队伍,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发展。在抓队伍稳定的同时,公司把投标揽活作为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来抓,为此,专门成立了投标揽活领导小组,经理、副书记亲自担任组长,书记、工会主席、工程部长、物资部长、办公室主任为成员,本着喜大不嫌小的原则,主动出击,广泛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和渠道,全面撒网,追踪和筛选工程信息。经理杨仕林在重点抓住陕南市场的同时,足迹踏遍了几个省区,行程达两万多公里,曾三下四川、三上新疆,先后参与了安康、汉中、四川等七项公路工程以及安康电站水毁工程的招投标,宝兰二线和南疆铁路水害整治工程的信息追踪和招投标工作,并相继取得好成绩,为公司的生存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在马不停蹄地旅途中,身患糖尿症、高血脂的杨仕林其辛酸劳累只有自己心里知道。物资部部长黄达荣在紧盯汉中公路项目中与甲方单位死磨硬泡,推销企业,用诚意和耐心打动了对方,终于争得了4公里2级路面的施工任务,这使公司实现了在投标揽活过程中零的突破。不久,宝兰二线的成功招标终于使公司从困境中迈出了艰辛的一步。
稳定了队伍,揽到了工程,这使公司职工在体验了市场竞争的残酷性的同时,看到了企业生存发展的希望,而领导班子同时感受到了巨大压力,因为中标工程均为标价低、工期紧、要求高、条件差、资金紧张,况且这些工程又都是窗口工程、信誉工程,也是职工的饭碗工程。如果管理不好,就有可能出现干得多亏得多的现象,如果干不好就意味着要砸牌子、砸饭碗,公司再次面临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
从管理中要效益
出路在于,从管理上要效益,为此必须有一套科学实用的管理办法和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的管理队伍为保证。
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调动职工积极性,公司实行了新举措:凡中标新上工程,一律组织精干高效的项目队,并在公司测算的指标范围内对项目队实行责任成本承包,由项目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分配,逐步建立起多支适应市场新机制的职工队伍。继而,汉中项目队、安康项目队、南疆项目队、宝兰二线第一、二项目队相继成立。
为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真正让固定资产增值,公司成立了机械项目队,将机械设备逐步推向市场、剥离企业、自谋生路、自负盈亏,对内实行租赁收费制。基本上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为克服和防止以包代管,公司对各项目队实行宏观调控和监管,并根据任务情况派员代表公司协助项目队的工作,代表公司行使有关管理职权,与甲方结算资金并内部分劈。
同时,严格管理,紧缩开支,降低成本,减少费用,公司对职工食堂、职工消费合作社、小车管理、话费等也实行费用承包或费用包干,节约归己,超出自付等方式予以逐步规范管理。在职工收入分配上,各项目队根据效益情况、贡献大小,使分配拉开档次,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在聘用选拔干部方面,打破“铁饭碗”,实行竞争上岗,在公司工作班子“四部一室”负责人和项目队长选聘中首次开展了公开考核、择优竞岗,按照自愿报名、个人答辩、群众测评、公司考核、公司聘任的程序进行,考核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搞个人说了算、论资排辈、照亲顾友,深化了用人制度改革,增强了干部聘任的透明度,使一批责任心强、专业技术水平高的同志进入管理层,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有了大幅提高。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公司各项工作逐步进入正轨。而这一切源自于一个团结、务实、廉政的领导班子。为使领导班子间达到互相沟通、增进理解、团结协作,公司坚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选拔干部、工程分包、奖金分配、大型设备采购、大额资金使用、公司改革方案,机构设置等一系列敏感问题上坚持集体讨论事务公开制度,增加了企业管理的透明度,提高了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开展警示教育,以身作责,树立领导干部自身形象,用党性和人格的力量去影响和带动职工。包括党委杨书记、经理杨仕林在内的党政工领导及班子成员在宝兰二线的脸盆、水桶等生活用品坚持自费购置,不搞特殊化,这受到职工好评。逐渐,公司上下形成了一种“职工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领导”的良好风气。
决战宝兰二线
如果说,企业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企业职工就是那深埋在泥土下的大树的根。正是他们使企业的大树万年常青。而筑路工人为企业、社会默默付出的,又怎能算出有多少!
中铁一局集团第五有限公司十七工程公司现有职工226人,职工分布在陕、甘、川、新疆四个省份七个工点上。去年隆冬,冒着刺骨的朔风,久居陕南、四川的职工抛家离小来到了陇东宝兰二线(宝天段)工地,战寒风,破冻土,修路搭桥。
宝兰二线铁路工程,东起宝鸡,西至兰州,即沿原宝兰既有线修建,该段铁路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铁一局宝兰二线(宝天段)第五项目经理部承建段,位处天水市北道区元龙乡,里程为DK1359+000至DK1361+250,全长2.25km,主要工程有:格牙隧道一座,长597米;码头渭河滩大桥,2-24m+11-32m,桥长418.65米;格牙渭河大桥,13—32m,桥长436.3米;沙河中桥,5—16m,桥长104.2米;盖板涵四座,1-5m,1-3m各一座,1-1m两座,路基土石方,附属工程等。由于受地质、季节等自然影响,施工难度较大。中铁一局集团第五有限公司十七公司宝兰二线项目队制定了详尽可行的施工方案和安全质量措施,并提出了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优良率95%以上的施工目标。
没过多久,一座施工便桥就在零下十多度的严寒中飞架渭河,为主体工程的全面开工打下了基础。而此时,镐、铲、掏扒等工具把上有职工冻伤手留下的血痕,为便桥下基,三名职工跳下零下十多度的渭河水中清基支摸还历历在目……渭水作证:这样的施工队伍定能踏平一切坎坷,无往而不胜。
公司也在尽量使职工的生活条件得以改善,建起了一排排红砖屋、搭起了一栋栋拼装房,居住地建起了食堂、水房、澡堂、厕所、娱乐室和消费合作社,完全是一个小社会,使职工有了一种家的温馨感。
在这里,职工们在工余常谈到一个被称为“羊妈妈”的人,他就是公司工会主席杨应坤,因为职工从穿衣睡觉到吃喝拉撒,杨主席事必躬亲,无微不至。公司的前身安康分处被省总工会命名为“模范职工之家”,随着各项施工的前期准备基本完备,公司大部分职工集聚宝兰二线,公司近日决定在继续原建家活动的具体作法的同时,因地制宜进行改进,开展建家活动,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广泛开展劳动竞赛活动,队与队、班与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在宝兰二线掀起生产大干高潮。
从稳定中求发展,从市场中找出路,从管理中要效益,中铁一局集团第五有限公司十七工程公司终于在强手如林的建设市场中杀出了一条血路,投身到西部大开发的建设中去,经过建设者们辛勤劳动,一条条坦道通向远方,一座座大桥横河飞架,而这正是西部经济腾飞之路,富裕发展之桥,也是中铁一局集团第五有限公司十七公司发展壮大之路。
在新世纪里,中铁一局集团第五有限公司十七公司正借天时、人和之利茁壮成长着,我们祝愿她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
文/付炜 黄永平 孙敏 摄影/杨应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