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巧手钳工
今年31岁的巨永宁是陕西燎原航空机械制造公司32分厂一工段的一名钳工。该分厂的钳工属于技术密集型工种,特点是以手工装配为主,大量精度高、型面复杂、体积大的工装装配靠的都是钳工的一双手,巨永宁就有这样一双技艺精湛的手。
“梅花香自苦寒来”,巨永宁为练就一双巧手付出了许多心血。刚参加工作时,巨永宁还是一名分不清车、铣床,看不懂卡尺、千分尺的初中毕业生。好强的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掌握钳工技术,成为优秀的钳工。巨永宁非常虚心好学,而且尊敬师傅,钳工班的同志们都喜欢同这个朴实厚道的小伙子打交道,巨永宁从中受益非浅。在工作中巨永宁不断感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足,于是他在1995年报名参加了高级钳工技工班,为自己“充电、加油”。在学习的三年时间里,不论是母亲生病,还是女儿出世,家里的任何困难都没动摇过他执着学习的脚步。
今年燎原公司的高新技术工程研制生产任务十分繁重。在3—4月份,32分厂高新工程工装任务处在了攻坚阶段,其中一项高难度的检验夹具在钳工装配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分厂领导将这一艰巨任务交给了青年技术骨干巨永宁。为此,巨永宁一遍遍钻研、消化图纸,一次次反复装配测量,经过几十次试验,他终于发现症结在于:夹具成品垂直度相差8道,就是这比头发丝还细的误差导致夹具超差,且误差位于台阶面不易修复,怎么办?面对重量达1吨且体积大,由上百个零件拼装成的夹具,巨永宁冥思苦想,最后他用油石、小锉刀一点点精修细磨,终于攻克了这项庞大而复杂的检验夹具难关,一次交检合格。
长期的磨练使巨永宁养成了对待工作的强烈责任心。干钳焊是项苦差事,钻在焊工间,又闷又热,特别是在夏天,那简直等于进了蒸笼。虽然钳焊任务量不大,但周期短、任务重,是32分厂不可或缺的工种,这项工作自从巨永宁接受后就从没有耽误过生产进度。
■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