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局长来到南沙沟
5月25日,大雨。旬阳县南沙沟。
省地矿局机构改革刚刚完成,局长李成岗放下了手中千头万绪的工作,冒雨一头扎进这里。旬阳县南沙沟是陕西地质一队铅锌矿业开发的主战场,去年,地质一队在这里实现了采选销一体化的开发格局,当年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今年一队又加大投入,在南沙沟东坡的拐子山开拓了新的矿硐,引起了陕西地矿局的重视。
通向矿区的土路泥泞难行,汽车不时在路上打滑。中午12时17分,李成岗来到了南沙沟陕西地质一队雷家山铅锌矿新开拓的PD168矿硐。
“见矿了,见矿了。”李局长刚一下车,在此负责工作的陕西地质一队副总工李刚就从泥地里迎了上来,兴奋地说。
“见矿了!”喜悦也涌上了李局长的心头。他拉住李刚的手关切地问:“打了多少米,啥时见的矿?”
“早上七点多,在400多米处见矿。”
“东坡一见矿,南沙沟铅锌矿的开发就东西方向都亮了,我队将南沙沟、观堂沟、小水河等一带连片开发的构想就更为明朗了。”地质一队队长赵廷周难掩内心的喜悦向李局长说。
“是的,旬北铅锌资源很有潜力,开发要做总体考虑,有长远规划,一队矿业开发在局打头,一定要有做大的胆识。”李局长坚定地说。
雨越下越大。
从PD168矿硐里出来,撑着雨伞站在硐口,李局长拉过一队秦巴矿业公司经理樊广利,关切地问:“硐子一天能打多少米?”
“平均每天进尺7米多,硐里的工人挺能吃苦的。”
听了樊广利的介绍,李局长不无感慨地说:“以前打3米都很困难,现在进尺打得这么快,真不简单。”但说完后,李局长又十分严肃地说:“一定搞好矿硐支护,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只有保障了职工的安全,才有效益可言,这一点千万不可麻痹。”
不觉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李局长在矿部简易的活动房里吃了碗面条后,又要到青铜沟考察。告别之际,他握着矿山职工的手欣慰地向大家说,今天硐子见矿了,下次我来希望见到一座大矿山。听了李局长的话,一时欢快的笑声,在雨中的南沙沟顿然升起。 (王化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