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6月08日
综合新闻
02

我是一名清渣工

当今社会,打工族已经像春雨渗透到各行各业,为了生活他们从农家走向企业、公司、工地,在不同的平凡岗位上体验着人生酸甜苦辣,也心存着不同的追求和企盼。

我便是他们中的一员。

1985年初冬,我随舅父从渭北黄土高原的富平县出发,一路颠簸来到秦岭群山环抱的钢厂,开始了干临时工的生涯。屈指数来,十六个年华就撒落在钢花飞溅的炼钢炉台下。干着正式工不愿干的炉下清渣工作,像烤羊肉串一样的每天烧烤着,酷暑寒来,冬去夏至,永远的高温。好在有32位清渣工都来自农村,有的是出不完的气力。有句顺口溜说:“国营企业大锅饭,脏苦累险没人干,雇上一帮临时工,发钱发物靠边站”。这里的工作每天都与钢水、红渣打交道,受苦流汗不在话下。也许,农村的苦日子过习惯了,时间一长,我倒喜欢上这份活。

1987年,我被举荐为一班清渣班班长,率领8名临时工在险、脏、累的环境里完成着生产任务。这十六年,虽然临时工换了一茬又一茬,可在安全上没有一个人出过任何事故。我深知临时工负伤将意味着什么!我绝不让他们带着人生的遗憾离开钢厂回到农村。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一词我不敢乱用,唯觉诚惶诚恐,不好意思。但我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

说句心里话,单位领导和师傅们还算看得起临时工,我13次被评为分厂级先进工作者,1996年还荣获这个近万人厂子的总厂先进,荣誉证撂起来足有尺把厚。然而,工资却难以启齿,相关待遇只是正式工的2/3。好在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平心静气,闲暇无事,便看书爬格子,虽然文化不高,追求信念还要有。写写咱一线工人老大哥的奋斗精神,说说他们的辛苦拼搏。几年下来,时常在厂广播站还能有一两小段,心也就满足了。 (马燕青)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