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6月14日

陕西工人报体坛纵横 奥运争办风云录 北京期待申奥梦圆 安铁分局参战全国职工象棋赛 一诺千金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体坛纵横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体坛纵横
04

奥运争办风云录

□文/杨泽武

奥运会主办权的争夺,犹如体育场上的竞争。百年来,申办和承办的成功与得失,演出了一幕幕五环旗下的悲喜剧。

1894年6月,经过巴黎国际体育会议协商,希腊历史名城雅典赢得了首届现代奥运会主办权。然而,当国际奥委会第一任主席、希腊诗人维凯拉斯将这一喜讯带回雅典后,希腊首相特里库皮斯却以经费问题提出缓办。首相的这一态度立即遭到反对派的指责,并引起雅典市民的不满。顾拜旦得知此事后,赶赴希腊,求助于希腊康士坦丁王子,说服王子接管了筹备奥运会的一切工作,迫使特里库皮斯因此辞去了首相职务。一国的首相因奥运会主办问题而辞职,在奥运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一次。1896年首届奥运会终于在雅典成功举办。

在1894年巴黎会议上,与会代表经过讨论,同意第2届奥运会在巴黎举行。然而,雅典在成功举办第1届奥运会后认为,奥运会是希腊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只能在希腊举行,雅典应该成为奥运会的永久地址。当时担任奥委会主席的顾拜旦认为,奥运会必须在不同的国家举办,才能使之具有国际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后经激烈争论,国际奥委会大多数人支持顾拜旦的意见,巴黎争得了第2届奥运会的主办权。

在前两届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技高一筹,令各国选手望尘莫及,故第3届奥运会优先考虑在美国的城市举办。芝加哥作为惟一提出正式申办报告的城市而获奥委会通过,取得了主办权。然而,将1903年世界博览会延至1904年举行的圣路易斯,直言不讳地向芝加哥提出转让举办权的要求,芝加哥组委会怒不可遏,一口回绝了对方。最后,只好求助于美国总统、美国奥委会名誉主席罗斯福总统选择了1904年举办世界博览会的城市圣路易斯。芝加哥城流泪了,一直到今天,那代人紧紧抱在怀里的竟是一场永恒的梦幻。

申请承办第4届奥运会的城市有罗马、米兰、柏林和伦敦。柏林因未得到政府的支持而被迫取消申请。经国际奥委会秘密投票表决,罗马赢得了主办权。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离奥运会举行前一年多,意大利多次发生地震和火山灾害,经济损失巨大,罗马提出因无力兴建体育设施,放弃了奥运会主办权。国际奥委会只得求助于经济发达的英国,伦敦幸运地获得了主办权。

1924年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30周年,为庆祝这个周年纪念,同时为了表彰现代奥林匹克的奠基人、即将卸任的国际奥委会主席顾拜旦的卓越贡献,第8届奥运会便选择了国际奥委会诞生地、顾拜旦的家乡巴黎。巴黎成为第一个两次主办奥运会的城市。

申请主办1936年第11届奥运会的有柏林、巴塞罗那、赫尔辛基等7个城市。不过,真正有实力一搏者只有洛桑、柏林和巴塞罗那。第6届奥运会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流产后,以莱瓦尔德领导的德国奥委会,希望德国主办第11届奥运会。经过激烈竞争,柏林和巴塞罗那的角逐成为奥运史上第一次扣人心弦的两虎之争。最后,国际奥委会选中了柏林。1933年,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夺取了德国政权,柏林奥运会也迅速成为种族歧视的纳粹运动会。世界上许多正直人士及世界舆论掀起了大规模的抵制浪潮,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切未能使国际奥委会改变初衷,使第11届奥运会成为了奥运史上的一场悲剧。

东京、赫尔辛基等14个城市申请主办第12届奥运会,是奥运会申办城市最多的一次。经几轮投票,身手不凡的东京一炮打响,一举结束了奥运会由欧、美独霸四十余年的历史。一年之后,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国际奥委会中国委员王正廷立即致电国际奥委会,强烈要求取消东京奥运会,易地举办。国际奥委会为此召开秘密会议,建议东京放弃主办权,迫于国际上的压力,1938年7月,日本政府宣布放弃奥运会主办权,日本天皇欲借奥运盛会庆祝大和王朝2600周年的美梦也随之破灭。后经奥委会协商,决定第12届奥运会改在赫尔辛基举行。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第12届奥运会随之流产,第13届选在伦敦,也因战争而未能举行。

洛杉矶、墨尔本、蒙特利尔、墨西哥城等10个城市参加了第16届奥运会申办,美国城市独占三分之二,气势不凡。从这届起,投票采用淘汰制,即每轮获票最少的一个城市退出,其余城市进入下一轮,直到一个城市超过半数选票为止。经过四轮异常激烈的竞争,墨尔本最后才以21票对20票险胜布宜诺斯艾利斯,赢得主办权。但澳大利亚在申办过程中,隐瞒了自己致命的弱点,即澳大利亚检疫隔离法。该法规定,任何外国马匹在进入澳州之后,都必须接受长达6个月的检疫隔离。后来,该法律终于大白于天下,但澳政府拒绝修改此法律,为此,国际奥委会在雅典做出决定,将马术安排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这是奥运史上首次违背奥运会在一座城市或个别项目安排在同一国家的其他城市举办的规定。

申办第21届奥运会的城市有莫斯科、洛杉矶和蒙特利尔。此次申办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莫斯科代表整个东方大家庭,美国则想借此次奥运会庆祝美国建国200周年。蒙特利尔能从苏美两强中争得主办权,应归功于蒙市市长德拉波。当时蒙特利尔的体育设施比莫斯科和洛杉矶略逊一筹。在投票之前,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要求三市做出保证,一旦入选后又中途放弃主办权,必须向国际奥委会交纳100万美元的补偿。美、苏先后作出肯定的答复,而加拿大未作答复,沉默下去,无异于前功尽弃。德拉波市长镇定自若地站起来说:“要钱,我没有!要担保,蒙特利尔的历史和声誉是我惟一的担保!”他的坦诚赢得了会议厅一片赞誉声。经过两轮投票,蒙特利尔以41票对莫斯科28票夺得了主办权。

雅典、汉城、名古屋和墨尔本申请举办第24届奥运会。希腊政府提出将希腊作为奥运会的永久举办地才正式申办,墨尔本却因得不到财政资助而取消申办,故最后剩下名古屋和汉城。名古屋在世人眼里占有绝对优势,有雄厚的财力,有政府的支持,有相当声誉的国际地位,而韩国当时南北对峙,仍处在军事独裁统治之下,处于劣势,但他们稳扎稳打,以一个处于经济起飞阶段的国家向世界敞开大门的新形象赢得了主办权。为了塑造新形象,韩国当局不惜耗资30多亿美元,修建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和其它设施。

1992年第25届奥运会的申办城市有贝尔格莱德、巴塞罗那、巴黎、布里斯班、伯明翰和阿姆斯特丹。由于巴塞罗那是萨马兰奇主席的家乡,许多委员投票时不可避免或多或少地要受到一些影响,巴塞罗那在经过四次申请,历时近70年终于赢得了主办权。为了申办成功,国王卡洛斯一世亲自担任申办委员会名誉主席,1986年10月,在决定承办权的关键时刻,首相冈萨雷斯又亲赴洛桑,为申办成功做最后一搏,终于在第三轮投票中争得主办权。

申办1996年第26届奥运会的城市有亚特兰大、雅典、多伦多等6个城市。雅典从申办开始便打出“感情牌”,在他们看来,在奥运会的第一个主办地纪念并庆祝它的百岁诞辰,这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情,世人也普遍认为1996年奥运会主办权非雅典莫属。傲气十足的美国人更看重自己的“经济牌”,总部设在亚特兰大的可口可乐公司,是国际奥委会的最大赞助商。起初,雅典在前两轮投票中领先。第4轮比利佩恩亮出了最后一张底牌:任何一个争办城市都不能保证达到5.49亿美元的电视转播收入,可亚特兰大能。金钱终于打动了投票人,亚特兰大在第5轮以57票对雅典的35票。国际奥委会在传统与现实、精神与金钱之间选择了后者。有利于雅典的感情潮流,未能抵挡住美元的强劲攻击,世界沸腾了。

第27届奥运会将站在20世纪与21世纪结合部,这使得本届奥运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北京、悉尼、柏林、曼彻斯特等8个城市提出申办。塔什干、米兰和巴西利亚因多种原因被淘汰出局,而余下的几个城市,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最后,悉尼赢得主办权,北京以2票之差落选。北京、曼彻斯特、柏林、伊斯坦布尔跌落失望的深渊。

申办2004年奥运会的有11个城市,经国际奥委会讨论,雅典、罗马、斯德哥尔摩、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开普敦5个城市获准申办2004年奥运会。在投票表决前,绝大多数人看好罗马,因为罗马曾经成功地举办过1987年世界田径锦标赛和1990年世界杯足球赛,举国上下都全力支持申办,已经到位的场馆达79%。雅典能在最后关头以66票对41票的悬殊差距击败罗马赢得主办权,萨马兰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得力于国际业余田联主席内比奥洛和南非总统曼德拉的联袂导演。

曼谷、北京、开罗、哈瓦那、伊斯坦布尔、吉隆坡、大阪、巴黎、塞维利亚和多伦多10个城市参加了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经国际奥委会讨论,挑选出大阪、多伦多、巴黎、北京和伊斯坦布尔5个候选城市。最终谁能争得主办权,今年7月13日将见分晓。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