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走进怪圈的“禁令”
从六月一日起,陕西省已禁用一次性木筷,这在全国还是第一家,为此,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其作了报道。
但“禁用”的效果如何,能不能“禁”住,从中央电视台的报道看,大饭店情况较好,而一些小摊点、小饭馆仍在使用、商店还在出售……这才是刚刚开始,时间长了,还不知情况如何?
在时下,作为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禁令”真可谓不少。比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用购物塑料袋”、“禁止在此地倒拉圾”、“严禁在此乱放车辆”、“禁止摩托车进城”、“严禁闯红灯”等等。可是具体执行又怎么样呢?有些是“禁”住了,而有些却是走了形式,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实。像烟花爆竹,几乎在每年春节之前,有关政府部门都要重申一遍,说今年仍不“开禁”,但当春节来临之时,仍然是“竹爆声声除旧岁”。在刚禁止使用塑料袋那会儿,各地政府部门,确实是层层落实,狠抓了一下,可惜时间一长,又是姑娘穿她妈的鞋——走样了,人们照常使用,再无人管了。至于那些禁止乱倒垃圾、乱停放车辆、乱闯红灯,就更是吓唬老实人了,对那些不遵守者,毫无实际意义。
由此看来,无论是以往的“禁”这“禁”那,还是如今的“禁用一次性木筷”,其关键还在于落实。如果没有具体的管理人员,切实可行的举措,长时间的坚持,恐怕都很难落到实处,仅剩下一纸空文而已。而且这类事情太多了,还会产生“狼来了”的副作用,还真掉以轻心不得。
(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