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西大街改建应继承盛唐遗风
——访陕西省文史馆馆员田恒五
自从西安市政府把西大街的改建工程写进今年为民办的“十件好事”中去那天起,每一位关心城市建设发展的人们,都在各自心中描绘未来的西大街风景,是明清建筑的典雅清新,还是盛唐雄风的宏伟大气?一位长者对此自有一番挥之不去的“唐城”情结。
今年85岁的田恒五老人年轻时曾是黄埔军校第15期学员,建国后,在家乡安康汉阴从事建筑设计。退休后,他只身一人来到西安圆今生一个梦,“想做个光荣的西安市民”。21年过去了,他企盼梦还是梦,可对古城西安的建设发展,他从未放弃着热爱与关切。如今,身为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的他,又在为西大街的改造出谋划策。
“我一直关注西安的旧城改造,非常希望改造后的一些仿古大街能建成唐城大街,重现盛唐雄风”。田老认为,西安作为千年古都,特别是作为一个国际化旅游城市,应该有自己鲜明的城市建筑特色。明清建筑虽然是中国建筑史上的辉煌一笔,可它的典范在北京,西安若走此路,即使建设得再好,也无法超越北京。而新建筑是上海、香港等沿海城市的特色,西安也无法超越,但是唐风建筑却是任何城市都没有的,西安应把它继承并创新。
田老多次将此建议向有关部门陈述,提出改建成“唐城大街”是时代所期待的。他认为,改建西大街的核心重点还在于促进商业繁荣,突出城市特色。只有唐风建筑才能显出非凡之处,仅凭“唐城大街”这个名字就能一字千金响当当,如果真能营造成具有盛唐风格,华丽宏伟的街影,一定会让全世界的游客重整思路:到西安,先看兵俑馆,再逛唐城大街。也必然会带来勃勃商机。
虽然西安也有两三条新建仿古文化街,可都是明清风格的,且设计和施工都十分粗糙,难与北京的相类建筑媲美。眼下,东、南、北大街已基本改建定型,只有这西大街成了“最后的晚餐”。对它的改建,不仅仅是一次历史文化的随意继承,更在于创新,突出举世无双的特色。
在谈到专业建筑设计大师这个人才问题时,田老多次提到了张锦秋女士。他认为,张女士在仿唐代建筑方面造诣很深,应该为西安的城市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田老说,唐风建筑没有唐代彩画应该说是一种遗憾,他认为用中国最华丽的彩色陶瓷组合成瓷片彩画来装饰古建筑,就能创造出比明清彩画更为豪华壮丽,又能雅素清新的“新唐风彩画”。他在这方面已研究思考了半个多世纪,目前已申请了13项有关陶瓷文化和陶瓷建材的发明专利,愿意无偿奉献给“唐街”使用。
本报记者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