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7月02日
头版
01

她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

——记我国知名结构设计专家徐水基

“扎扎实实工作,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对得起自己。”曾出席过1959年全国群英会的全国先进生产者,现任西北建筑设计院顾问总工程师的徐永基这样概括自己的一生。

1956年,年仅21岁的徐永基从青岛工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建工部,但她主动提出想做些具体工作,从此便在西北扎下了根。在西北设计院的40多年中,徐永基担任过设计组组长、主任工程师、室主任、院长、院总工程师等职务,主要从事科研及工程设计工作,曾对薄壁空间结构、地下结构、防微震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工程设计,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此,在1959年的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大会上,徐永基做了向科学进军的汇报发言,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专门介绍了徐永基的事迹,同时发表社论号召向徐永基学习。周总理在会议结束前的宴会上特意把她叫到跟前,鼓励她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并将宴会桌上用茉莉花编成的蝴蝶送给她作纪念。一时间,徐永基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被誉为“攀登科学高峰的闯将”。但当时年仅24岁的徐永基并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以后的工作中依旧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将有限的青春奉献给党,奉献给人民并不断取得新成绩。1975年被授予全国工业学大庆先进个人,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81年,徐永基全面负责我国援建中非的一项大型公共建筑——喀麦隆文化宫的结构设计。当时,工地上只有她一个女同志,在驻施工现场的两年半中,她参加了这项建筑面积三万平方米工程的设计、施工全过程,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技术向题,用全部心血浇灌着这项工程。因为她深知她做的每一点一滴工作都代表着祖国,关系着党的荣誉。文化宫建成后受到广泛好评,被当地人誉为“雅温得的一颗明珠”,联合国官员则称它为“西非最好的建筑”,同时被评为中建总公司优秀设计一等奖。徐永基终于展开了笑颜,她没有辜负祖国的殷切希望,她对得起党的多年栽培。

改革开放以来,徐永基先后担任院长、总工程师职务。她大胆开拓、扎实工作,一方面做好技术把关工作,负责指导、审定院工程项目:一方面分管全院科研、业务建设,标准设计及质量管理,为西北设计院的科技进步与发展不断努力。1987年她组织审核完成的《高层建筑薄壁杆系空间结构计算机程序》填补了院空白并广泛应用于设计;1990年由她主持并承担的国家《高层钢结构设计的调查与研究》课题经国内著名钢结构专家评议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

数十年来,徐永基在科技战线上奋斗不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获得了一项又一项荣誉。1989年被评为陕西省科技精英,1991年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将她编入“有成就的国际名人汇编”第一卷。时至今日,她依旧战斗在科技工作战线上,担任顾问总工程师的职务,每天忙于工作,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工作是她的兴趣所在,是她的精神寄托。她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用汗水、用劳动、用青春谱写了一个共产党员平凡而多彩的人生。 本报记者 袁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