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党员护林队
仲夏的一天黄昏,年近花甲的王永杰踏着暴雨初霁的泥泞,又一次艰难登上村后的山坡,来到了8位老党员、老护林队员的墓前,点燃一支香烟,逐个拔去墓前的杂草,静静地坐在那里,双目凝视着这满山遍野的翠绿……
王永杰是凤县三岔镇酒铺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这个护林队的队长,同时也是死去的这前8位老党员的继承者。
两年前的8月,酒铺村上有人提议给这些已故的老党员、老护林队员树个碑,来纪念他们爱树护树的功绩,但王永杰不同意,他说:咱们山里人没有那些讲究,更何况,这些都是我们党员应该这样办的,大家能以他们为榜样护好这片林子,就是对他们最朴实真诚的纪念,没碑比有碑还好,心中的碑最高大。
这里拥有全国最大的6000亩国家稀有树种白皮松林;为了保护好这片松林,这个村党支部书记人虽换了多少茬,但老规矩不变,所有支部的党员都是义务护林员,每年要义务在山上植10棵白皮松。所以历经20多年,在这20多公里的八面山坡上已到处是层绿尽染了。党支部是村民们的主心骨,党员们种下的树村民们也对它有着独特感情,树成了居住在这里的人的命根子……
村口有一棵800年历史的“槐抱松”,树径达1米左右,堪称这片白皮松林的“龙头老大”,支部将它列为重点“保护对象”,立了一块花岗岩的石碑,不许攀树,不许损坏,不许采集树种,前两年,支部的党员带头,捐资7000多元,修建了一个2米多高的砌围埂,把树严实的保护起来,党支部也常在树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每到“七一”,鲜红的党旗挂在树杆上,一些后生们庄严的举手宣誓,成为一名新党员。
在酒铺村,近几年党支部带着大家一步步富了起来,去年仅苹果一项人均增收达800元以上。家家盖房,做家具,却没有一个从山上砍树,都是花钱从山外买木料,拉回来。有人笑他们是“把石头往山里背”。一组有个村民在河岸边伐了一棵护岸树,村民们立马扭他到党员护林队,罚他栽了100棵树……
当然最让酒铺人高兴的是1993年,国家植物研究院一次从这里采走了两车白皮松树苗送到首都,没过几天,江总书记在亚运村亲手栽植白皮松的消息在电视上播出。村民们奔走相告,倍受鼓舞。老支书也激动地一夜没睡好。第二天,就召开支部大会,发动村民上山植下了2000多棵树。用王永杰老支书的话说:“我们这里是山顶戴上了绿帽子,山腰缠上了绿带子,山下铺上了绿毯子!”
老党员何述良临终前竟拉着来看他的王永杰的手说:“一定要把咱这林子保护好……”
在“中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护区”的牌子下,放眼望去,满目尽是翠绿如海的山林,记者心想:这青山,这绿水,不正是对8位已故老党员最好的安慰吗?
本报记者 龙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