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慎防“文化的重复建设”
刘章建
据报道,我国去年拍摄影视剧2万多集,耗资30多个亿,实际上演节目只有8千多集,其它60%的节目均因为题材相同或其它原因,不能播映。今年题材撞车的情况更为严重,甚至出现了23部电视剧挤进一条胡同的状况。
影视剧如此,书籍类也绝无幸免。在《国画》热卖之后,书市几乎一夜之间就出笼了诸如《人画》、《家画》等“画”字系列的书籍,继《生死抉择》之后,有人制造出了《生死决斗》、《生死较量》,《上海宝贝》之后又出现了《北京宝贝》、《南京宝贝》,《北京人在纽约》之后又出现了《北京人在英国》、《北京人在韩国》,……
一个时期来,文化建设的导向被经济效益这根神经撩拨得几乎成了人民币的代名词。操纵文化市场的角色们一边用捉笔的右手不断相互“克隆”着一锅锅杂烩,一边将左手悄悄地伸进观众(或读者)的腰包。用这样的文化快餐浇灌出的花朵难以承担起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悲哀。
我们在经济建设中拒绝污七八糟的重复建设,在当前的文化建设中,我们同样拒绝重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