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捉摸不透的服装价格
相同的一件短款上衣,在东大街卖200元,在小寨卖100元,到了康复路,则只卖到50元。“如今的服装价格真让人似懂非懂。”不少人消费发出这样的怨言。
现在的商家究竟有多大的利润可图!外行人是肯定猜不到的,精明的业主们也绝不会轻易透露商业机密。而记者近日的一次偶然经历却让人对整天大叹生意难做的老板们“刮目相看”。
代理一国际知名品牌运动鞋的史先生,干这行已经有两年了。他店里的鞋最便宜的也要280元,贵的则达五六百元,而且对顾客的还价一律以“厂家定价,不还价”的话来拒绝,面对高价,钟爱此品牌的少男少女们最终还是抵不住它的诱惑。
而据史先生一位朋友的透露,此种鞋全部由广州生产,进价在六、七十元左右。对外虽不还价,但只要是熟悉的朋友或介绍的朋友去,他就会毫不犹豫的打7折,让朋友觉得很不好意思,他却反而安慰说:“其实我还能赚一点。”
这听来让消费者颇感气愤的例子其实到处都存在,要不然怎么会达到“无商不富”的境界。
也有那种兢兢业业的经营品牌的商人,但他们对服装利润的追求似乎就轻了一点。这种人的服装通常不会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价钱,因此也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成功经营一品牌服装的邺女士向记者介绍了她的营销学。她说,现在的服装定价早已跳出了传统定价方式。它有3个规律,一是对于时尚性较强的流行服装,刚出来时定价特别高,等商家前期挣足后,也就开始打折了;二是对于一些普通的大路货,则降低定价,薄利多销;三是应用消费者对价格确认的心理因素,比如说现在100元的西服没人买,1000元的西服则争着要的就是明证。 (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