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行业垄断拉大收入分配差距
——关于垄断经营体制的话题之一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收入分配领域内存在差距是一种必然,而这种收入分配的差距又成为促使经济通过市场竞争获得不断发展的活力之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阶段某些垄断行业职工收入过高的现象却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而且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远不成熟。在一种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某些垄断行业的高收入拉大了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扰乱了社会分配秩序,甚至有可能导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不平衡。从目前的现实状况来看,一方面是某些垄断行业的收入过高,工资增长速度过快,另一方面则是大部分传统产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普遍偏低。这种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据统计,1990年至1999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长率为16.5%,而航空运输业为19.9%,金融业为21.4%,邮电通讯业为20.2%。2000年,烟草制造业职工平均工资为37436元,电信业为34025元。相比之下,采掘业、建筑业、制造业等一些传统产业中的职工工资收入则要低得多。如果加上一些垄断行业的工资外收入和高福利,这种差距还要更大一些。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航空、铁路、金融、电信、烟草、石油、电力等行业和部门,甚至一些军工企业和大医院,都是挣钱多、福利好的地方,而为人所艳羡。而与此同时,大部分隶属于传统产业的企业则效益低下,职工收入普遍不高,甚至不少企业连工资发放都成了问题。这自然造成了一些行业从业人员心理上的失衡感,以致于社会上流行这样一句顺口溜:“换上一个好单位,一年工资翻几番”。
某些垄断行业之所以能够拥有较高收入,根本原因在于其在国家经济生活中所处的独家垄断和寡头垄断地位,垄断行业可以依据其垄断地位获得垄断利润。一些垄断行业将依靠垄断经营所获得的高额利润,通过超计划发放工资和发放工资外收入等形式,转化为个人收入,从而迅速地提升了本行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可见,垄断行业之所以拥有远高出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的高收入,其根源在于垄断经营体制本身。这种垄断经营体制不仅拉大了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而且形成了严重的行业壁垒。一些垄断行业由于受到政府某些特殊政策的保护,而具有较为浓厚的行政性色彩,形成行政性垄断。从长远来看,这些都是有悖于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
近两年,除了对不合理的高收入不满外,民众对某些垄断行业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能也越来越强烈地予以批评。随着我国加入WTO在即,对一些垄断行业要求改革重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呼声愈来愈高。而对那些国家仍需维持的垄断行业,呼唤出台《反垄断法》,从立法的角度对其损害公众利益、限制市场竞争等垄断行为予以制裁的要求,也已浮出水面。可以说,在目前的形势下,无论是从经济上遏制垄断利润,还是从体制上消除行政垄断,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必然选择,这也使得沿袭了多年的垄断经营体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辛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