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8月01日
综合新闻
02

“票房后”的变迁

“票房后”是宝鸡市金台区的一处地名,之所以称其为“票房后”,是因为它在车站后面。当时距宝鸡以东5公里有个小站叫“斗鸡台”,人们习惯把车站称为“票房”,那么票房之后自然为“票房后”了。

“票房后”在宝鸡是很有名的,究其原因是形象太差,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穷”。偌大的一片住宅全是低矮的草房,又暗又潮湿。15瓦的灯泡,还要常停电,用煤油灯。做饭用风箱、煤、柴火,烟雾缭绕。到了中午时分,家家户户都是呼呼拉拉的风箱声。“票房后”还有一特点,过往的小道极窄,仅容两人对过,而且这小道不规则,东一道,西一道,曲里拐弯,象迷宫一样,生人进去有时摸半天出不来。

吃水是挑着吃,家家都备有大缸,但却没有下水系统,用完的水往门外一泼了事。到了夏天,情况之糟可想而知。而就是排泄问题,一大片人只有一个蹲式厕所,两边摆着尿盆,里面垫着砖才能进,尿碱刺得人睁不开眼。所以“票房后”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宝鸡市的“贫民窟”,的确是一点也不夸张。

改革开放以来,“票房后”有些小打小闹的变化,但总体形象没有太大变化。自90年代后期,翻天覆地的变化发生了,如今的“票房后”耸立着8、9栋漂亮的住宅楼,家家用上了煤气,客厅卫生间一应俱全。“票房后”附近又修起了配套服务的银行、餐馆、商场。道路宽敞豁亮,老百姓的生活非常方便。

“票房后”的原住民是从河南逃荒到陕西的农民,后来都成了纺织厂的工人。他们逃荒的梦想是能过上好日子,有饭吃,有衣穿。解放后,他们的梦想实现了。但是几代繁衍之后,社会在前进,他们的后代又有了新的梦想,那就是告别草房,过亮堂堂宽敞敞的生活。如今改革开放圆了他们的梦,过去那个“票房后”永远在地图上消失了,它的消失是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开始。

(维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