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8月16日
综合新闻
02

西安人的“夜生活”从“天黑关灯”到“不夜休闲”

回忆“夜生活”,对于许多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是件困难的事情,除了必要的家务和没完没了的学习,关于晚上的回忆是空虚和苍白的。

改革开放后,西安人的“夜生活”才不断活跃起来。到九十年代,每个人的夜生活更因激越的年代而变得丰富多彩。唱“卡拉OK”、“蹦迪”、吃夜宵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去一趟电影院也只是人们夜晚的选择之一,许多年轻人更愿意在家中用影碟机看电影。听收音机这种曾经的享受一下变得落伍了。连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的机会也因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内容的增多而被打乱,许多年轻的“网虫”,则在父母都已熟睡后,到“网络中构筑自己数字化的生活”。

曾几何时,“吧”文化在西安风靡一时。“Bar”英文的原意是“卖酒的柜台”。后来则发展为迪吧、书吧、画吧、玻璃吧、布吧、琴吧、玩具吧等。“吧”是时代的产物,可说世上流行什么,很快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吧”。但凡流行快的东西,隐去得也快。如今的西安,人们对吧的新鲜感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代之而起的茶秀也十分萧条,又代之而起的是咖啡屋。

暮色降临,闪闪烁烁的街灯霓虹灯将西安的街道勾勒得风情万千,跨过热闹宽阔的南大街湘子庙门西行200多米,向右一拐便是有“咖啡屋一条街”之称的德福巷子。这条仅500米长的小巷,聚集着近30家集欧美咖啡口味于一体的混合型咖啡屋。咖啡屋的门廊里都挂着红灯笼,亮出一街绮糜幽深的红,被上面深阔的门楣罩着,反身扑跌下来,落在斑驳的石板街路上。走进古朴典雅的室内,柔和的灯火下款款端杯啜饮者,有雍容华贵的丽人,有布衣布裙的素面姑娘,更有黑嘴唇红头发的另类女子,有年轻的情侣,有洽谈商贸的生意人,更有温文尔雅的文人墨客……在这里,曲径通幽,闹中取静,静中有闹,忙碌的都市人需要这样的场所静静地缓释一下紧张的心情,营造一种轻舒悠闲的情调。

从卡拉OK到夜总会、歌舞厅、保龄球馆,再到各种类型的“吧”和茶秀,到如今的新宠儿咖啡屋,流行的时尚真就像孩儿脸一样变幻莫测。对现代的西安人而言,这些变幻则表明:夜晚的含义已不再等同于睡个好觉,夜生活的内容与白天的生活是同等重要的。

本报记者 刘公望 实习生 刘峰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