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8月22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 官场秀 漂亮女人不读书 从张打油说起 ●写在前面的话—— 毛泽东同志领我宣誓入党 清代讽贪联拾趣 图片新闻 艰苦创大业 扶掖众乡亲 广告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公众视角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
04

从张打油说起

□文/韩小士

“打油诗”一词多少含了些戏谑调侃的成分。被传为“打油诗”祖宗的唐人张打油所作的那首《咏雪》,语句虽粗俗直白,竟境也嫌肤浅,但区区二十个字倒也合辙押韵,您瞧:

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怎么样?文采真的是难以恭维,可是在视觉形象的营造上的确不可小觑,此诗一读之后,一幅北国雪景似在眼前,且不乏跃然纸上的诙谐。

自打“白狗身上肿”成为典故,后人多有模仿并自诩为“打油诗”,足可证明“下里巴人”在民众之间的强大生命力。打油诗以它的浅显易懂与不乏幽默渐渐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虚怀若谷者也愿意以此作为谦辞,时间一长,打油之作倒有一些可爱显现出来,起码没有为赋新诗强说愁之嫌,倒是让人感到一股有话直说的痛快,前日读到四川杨翰端先生发表在新都市报上的《某诗刊致张打油》,不禁莞尔,连连击案叫好。杨先生大作共两首,兹一一恭录。其一曰:

打油先生您好/《咏雪》大作收到/诗歌意境很美/本刊拟发头条/无奈财力有限/还需作者拔毛/赞助纹银十两/大作立即发表。其二曰:

打油先生您好/大作已经发表/本刊佳作评选/《咏雪》又列前茅/合计领奖费用/纹银百两不少/奖杯早已备妥/只等先生汇票。

两首作品均以六字成行并用打油典故入诗,把当下文坛上一些丑恶现象与龌龊行为描绘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解颐,一笑之余还会联想几番,同时感喟再三。

可以设想,张打油先生倘是今人,而且一不留神顶戴乌纱红翎或是腰里缠了些雪花白银,那“白狗身上肿”没准儿就会洛阳纸贵,编进某一本丛书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弄得好了,给当地中小学的学生每人派上一册,打油仁兄于“著名诗人”的桂冠之上还可加戴一顶“著名教育家”的花冕,如此名利双收之美事,天下能有几多?前些时间收看央视的名牌栏目《焦点访谈》,常在这档节目里露脸的北方某省又爆新闻,一党校教师利用职务之便,编了一本劳什子《口口在腾飞),而后利用当地党政领导的影响,居然作为“爱国主义教材”强使治下莘莘学子人手一册。这种册子自然定价不菲,而贵方宝地又不富裕,可怜那些家境不好的学生,在被迫掏了大价钱以后,究竟能从那本《腾飞》里学到什么?所幸东窗事发,该著作回收,书款退还学生,这位荣任地区党校基础部主任的“大手笔”也因此丢了顶戴花翎,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前程。

由杨翰端先生《某诗刊致张打油》生发开来,在下也浮想联翩了一回。其实就《咏雪》而言,虽未收进《唐诗三百首》,也不知打油仁兄生卒年月何方人氏,但那二十个方块汉字组合在一起,倒也描摹出一幅北国雪景,至少不失稚趣与率直。与时下的一些诗坛大作相比,《咏雪》还是颇可一读的。只是“某诗刊”要作者赞助白银若干的行径太不地道。行笔至此,又很庆幸张打油不是今人,除了文学修养太差以外,名节还算不坏。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