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8月24日
维权之页
03

外来工你在他乡还好吗

“你在他乡还好吗?可曾泪水打湿双眼”外来工的生活正如歌中所唱。他们为了生活,离开故土、家人,四处奔波。

外来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人数众多,职业、身份庞杂,有清洁工、工程师、公司老板等等,由于职业的不同,他们的生活自然不同,为了了解他们的生活,记者进行了采访。

部分应届大学生每年不可避免地被推入外来工的行列中,记者就此对某大学的应届大专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其中某专业80位毕业生,只有不到20位在西安找到了工作,而其他外地来的学生因不愿回地方去,就留在西安继续找工作。一位来自渭南的学生告诉记者:“由于没找到合适工作,现在还靠父母寄钱生活。”这位学生租的房是西郊的民房,每月85元。屋内除了床和衣物外,最值钱的就是台收音机,他说这也是为找工作才买的。记者临走时他说:“我在西安某饭店应聘了服务员,每月400元管吃饭,过几天就可以上班了”。记者惋惜地说:“那这几年所学的专业不就白学了。”他说:“没办法,先得养住自己,这么大怎好意思光问父母要钱,钱虽少但仔细些还够”。

在一建筑工地记者对几名民工进行了采访,他们来自四川、安徽、甘肃等地,住在工地的简易工棚中,睡的是地铺,二三十人挤在一间,房内不通风,脚臭味加上潮湿气、烟味十分呛人。民工们说:“习惯了就好”。他们中有大工、小工之分,但平均每人一月能拿千把块钱。他们出来打工一般是一个人,有的也带上家人,他们说:“出来比家里挣的多,干几年攒些钱,回家就可以舒服些,这里虽累但没什么,工地上包吃包住,很能存得住钱。”

高新区的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他是宝鸡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打工,去过广州、深圳,去年才来西安。他在高新区租了套一室一厅,彩电、冰箱俱全,生活挺好。他说,他现在已在西安南郊买了套三室一厅,明年房子就竣工,到时可以把妻子、孩子接过来。一个人打工生活的很厌烦,工资虽高,但心里总觉的少些什么,不过好日子快来了”。

“为了生活,我们四处奔波”。相信每位外来工听到童安格这首歌都深有感触。他们也坚信“好日子快来了”。

■本报记者 章琦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