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陕军威名 铸路桥丰碑
——记省路桥工程总公司洛三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部
渑池,位于河南西部,北依黄河,南接熊耳,东邻古都洛阳,西靠豫西名城三门峡。据《水经注》载:“洛水之北有熊耳山,山际有池,池水东南流,水侧有一池,世谓之渑池矣。”渑池因山水而名,因池水而生,其境内被称为黄河文化之源的仰韶文化,又使它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秦赵渑池会盟的历史故事,作为和平、友好的象征被传为千古佳话。
走马洛三访陕军
今天,一段长21公里的现代化高速公路突兀出现在山岭重丘区的渑池县境内,这段高速公路是洛(阳)三(门峡)高速公路第五标段,承担该标段施工的单位是来自秦地关中的陕西省路桥工程总公司。四年前,他们来到这里,在纵横沟壑间劈山开道、在壕堑峻岭间修路架桥,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续写着秦豫友好的新篇章。今年底,洛三高速公路就要通车了,陕西省路桥工程总公司洛三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部的捷报不断地传回数百公里外的总公司。于是,我们有了采访的念头;我们走近了省路桥总公司洛三项目经理部,走近了在洛三线上建功立业的陕西路桥人。
洛三高速公路是连(江苏连云港)霍(新疆霍尔果斯)公路在河南西部的重要一段,全长135公里,总投资40多亿元,是河南省目前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投资规模最大的公路建设项目。由陕西省路桥工程总公司承建的第五标段,全长21.68公里,位于渑池县境内,总合同价为2.15亿元,工期46个月。这是陕西路桥近年中在省外所承揽的最大一个工程项目,工程质量的优劣,对陕西路桥走向省外、逐鹿中原市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立秋之后的豫西大地,凉风送爽,汽车沿310国道向东,在沟壑间蜿蜒盘旋,不久就进入渑池县境内,一座横跨国道和陇海铁路、气势雄伟的公路桥出现在眼前,一侧的桥梁上几个大字“陕西路桥公司重信誉塑形象”。随行的同志介绍说:“像这样的立交桥,第五标段共建有12座。”来到陕西省路桥工程总公司洛三项目经理部,值班人员说:“领导都上工地去了!”于是,我们打算先去路上看看。
总长21.68公里的第五标段,均在山岭沟壑之间通过,高填深挖地段较多,施工难度大,仅道路挖方就达405.69万立方米,填方337.19万立方米。负责该标段大部分基层、底基层铺筑的二公司是较早进入工地的一支施工队伍,全线8个重难点工程中,有6个都是由他们施工。渑池境内山岭重丘区土壤多为膨胀土,通透性差,含水量大,他们在铺筑中对膨胀土全部进行更换或改性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
走上路基地,一派繁忙的施工场面。运料车川流不息,一公司的一台大型路面摊铺机正在铺筑沥青路面,随着摊铺机缓缓前行,一片片平整、黝黑的路面不断地延展开来。一公司负责整个的标段的黑色面层铺筑,工期紧,任务重,他们在增加人员、设备同时,在生产班组实行计件工资,拉开了与管理人员的差距,调动了职工积极性。施工中,他们严格要求每一道工序,以每天单幅单层2公里的速度,做到铺筑一段,成活一段。今年6月,河南省质检站对洛三全线油路质量进行了一次检查,唯有第五标段没有任何质量问题。
汽车行驶在路基地上,驶过12座立交桥,驶过12座人行机耕天桥,驶过5座高架桥,驶过46道通道、涵洞……公路两侧,垒砌的整齐、美观的边坡防护,像筑起的护路长城,成为整个路段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四公司负责21万立方护坡砌体中的8万立方施工任务,有些地段护坡要达20、30米,因膨胀土遇雨极易出现塌方,管理、技术人员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控,杜绝质量问题和事故。五公司在护坡施工中,施工段的十一个山头,由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一人包一个,一个一个往过啃,观察险情,防患未然。去年9月,洛三全线进入防护工程阶段,业主对设计进行了变更,料石严重短缺。洛三线出现“料石大战”,项目部人员倾巢出动,走家串户找石料,甚至与老乡一起开山取料,亲自装卸,并从华山、洛阳等地用火车调用,保证了按期完工。同时,他们严把进料质量关,规范施工环节。河南省质检站在对该标段防护取芯检验后认为,其完整性和抗压强度在全洛三线最高。同样经历过护坡施工“料石大战”的三公司,在1999年10月进入施工现场时,共承担了9道涵洞、通道的建设,其中5道是被清理原单位后留下的半成品工程,施工难度大。在K67+694米涵洞施工时,24米长的通道内有积水,下有一米多深的淤泥,公司组织人员先抽水,后清淤,硬是用水泥袋扛出了一袋袋淤泥。他们所新开工的4道涵洞(通道)就有3道被评为精品工程。
受命危难树形象
在工地上,我们见到了省路桥工程总公司洛三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部经理黄兆强和两个得力副手副经理李华民、张西安。经理黄兆强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者,他曾在西藏渡过了27个军旅生涯,其中任团政委11年,转业到省路桥工程总公司后任纪委书记,至今他身上仍保留着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他谦逊地告诉记者:“在项目经理部,我是一个‘甩手掌柜’,两名副经理一文一武,一个能打硬仗事业心强,一个科班出身技术过硬。”
副经理李华民曾当过技术员,做过测量,开过机械,当过施工队长,干起活来整个一个“拼命三郎”,在他面前没有拿不下的工程,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毕业于原西安公路学院的副经理张西安兼总工程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这是一个相互信任,团结进取,具有极强战斗力的领导班子。
1999年5月,洛三高速公路五标段75k+551m处,一座造价不足50万元的分包通道发生质量问题,被洛三高速公路指挥部推倒重建。随之而来的一连串压力仿佛要将陕西路桥人压扁:指挥部召开现场办公会,河南省进行了通报,三个月停工整改。身为总公司纪委书记的黄兆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来到洛三工程前线,新领导班子也是在这种背景下组建的。
走路跌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此折戟沉沙,一蹶不振。陕西路桥不会趴下,因为有3000余名职工殷切的祈盼。陕西省路桥工程总公司项目经理部新班子成立后,在尽力挽回“551事件”负面影响,保证施工正常进行的同时,以全面推行项目法管理为基础开始一系列改革。首先,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将管理人员从33人锐减至22人,并使每个人做到一人多职,一职多能。另一方面,全面清理分包队伍,完善了质量管理机构,调整充实了质量管理委员会人员,制订了质量管理制度和奖惩办法,各分公司洛三项目部专门设立了质检部,充实了一大批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对每个施工点坚持全程跟踪自检,不合格的坚决翻工。去年4月,在对k72+030m涵洞台帽模板自检中,发现几何尺寸超出规范0.8公分,遂全部拆除重安;几日前,在对k74+100—+140m路段路面基层取芯自检中发现,有3公分芯样松散,40米长基层于是被全部挖掉,重新铺筑。
在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中,针对出现缺陷桩较多的情况,他们通过技术措施,不惜多花了60余万元,改进工艺,防止缺陷桩;在路面沥青铺设中,不但采用了进口沥青,而且对其进行了改性处理,使路面平整度、使用寿命均大为提高;护坡材料从原计划的片石改为料石浆砌。他们提出“宁亏血本,也要重树陕西路桥形象”。
在狠抓质量、技术的同时,项目经理部把安全施工和工程进度也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两年以来,全段没有发现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工程施工也近尾声,只剩部分路面和排水工程建设。无论从质量,还是进度来看,在洛三全线都名列前茅。
为搞好文明施工,第五标段全线9台洒水车全天忙于洒水灭尘,控制尘埃对附近村民、庄稼污染,同时做到“工完料净现场清”,使21公里长的施工现场路不扬尘。他们还在405万立方挖方工程中,为沿线填沟造地240亩,造福一方群众,密切了路地关系。
争创精品铸辉煌
由于洛三高速公路是世界银行的贷款项目,采用低价中标机制,施工单位无钱可赚。鉴于此,建设方“以奖代补”,设了精品工程质量奖、工程进度评比优胜奖等多个奖项,这些奖项中,陕西路桥全部收入囊中,这抵冲了前期部分工程的亏损。其中焦院大桥等7个单项工程,被河南省交通厅工程质量检测站评为“精品工程”。曾被推倒重建的k75+551m通道工程也在7个单项工程之列。陕西路桥人以一个精品工程重树起陕西路桥形象,在质量、技术方面打了个翻身仗,扭转了工作中的被动局面。日前,他们又以实力中标京珠高速公路驻(马店)——信(阳)段6500万元的工程,在河南省内接到了第二个工程。
成绩的背后,浸透着1100名奋战在洛三前线的陕西路桥人的心血,在这里涌现出许多感人故事:二公司技术负责人沙红卫怕耽误工作,婚期一推再推,直到今年“五一”才利用一天时间,与“找上门来”的未婚妻在工地上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原九队支部委员、工会主席杜耀儒虽已过离岗退休年龄,但由于工作需要,仍坚持在一线的工作岗位,带领着一支施工小分队攻克了工程中一个又一个重点难点,为整个标段如期完工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路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在古老圣地渑池,陕西路桥人经过了一次洗礼和磨砺;而之后在洛三线及中原大地,陕西路桥人以质量重扬陕军威名,并在此铸起了一座丰碑,那上面刻着四个大字:陕西路桥。
付炜 徐高平 马彦波